关闭
  •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特别报道
  • 4:要闻
  • 5:财经海外
  • 6:产经新闻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产业纵深
  • 12:信息披露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信息披露
  • A7:资金·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一行三会:严打金融机构商业贿赂
  • 房地产领域利用外资大增引商务部“关注”
  • 稳健货币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如何体现
  • 新拆迁条例拟取消行政强拆
  • 住建部出台房屋租赁办法 租期内禁随意涨租金
  • 居民对物价满意度跌至11年最低
  • 周小川界定“池子”否定“超发”
  • 证券期货业数据中心在京成立
  • 银行家、企业家信心双回落
  • 我国连续四月增持美国债
  • 三公司主板IPO过会 新中环保遭否
  •  
    2010年12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4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要闻
    一行三会:严打金融机构商业贿赂
    房地产领域利用外资大增引商务部“关注”
    稳健货币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如何体现
    新拆迁条例拟取消行政强拆
    住建部出台房屋租赁办法 租期内禁随意涨租金
    居民对物价满意度跌至11年最低
    周小川界定“池子”否定“超发”
    证券期货业数据中心在京成立
    银行家、企业家信心双回落
    我国连续四月增持美国债
    三公司主板IPO过会 新中环保遭否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稳健货币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如何体现
    2010-12-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作者 潘正彦
      □作者 潘正彦
      作者系
      上海社科院
      金融研究中心
      副主任、研究员

      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回归“稳健”,关键是要处理好促进经济持续平稳发展、调整经济结构与管理好通胀预期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即实现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明年我国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问题是如何才能有效实现“稳健”的货币政策目标?在笔者看来,就是要强调货币政策的“审慎灵活”,也就是说,货币政策既要有很强的针对性,也要有一定的灵活性。这是明年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实质内容与灵魂所在。

      第一,明年强调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针对性,主要体现在要处理好促进经济持续平稳发展、调整经济结构与管理好通胀预期之间的辩证关系,央行据此要进一步明确货币政策的取向及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

      首先,货币政策取向要有明确的针对性。一方面,当前经济处在“保增长、防通胀”的矛盾之中,且防通胀现已转化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另一方面,从货币政策目标的角度分析,经济增长与币值稳定之间矛盾已越来越突出,物价上涨也已成为经济运行中的基本矛盾之一。因此,当前货币政策的重点目标应是有针对性地防范通胀。

      其次,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也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在现行银行管理体制下,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及货币乘数扩大导致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较快,表明信贷规模依然是央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最有力手段。一旦放松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宏观政策,就会唤醒商业银行的“天然”的信贷冲动,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会迅速转化为市场流动性。针对这一情况,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也应当目的指向明确,更有针对性。一方面,货币政策工具要有针对性地运用。针对货币政策目标的重点的变化,央行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三大货币政策工具要做到“有效搭配”,有放有收,有松有紧。在保证货币供应总体需求情况下,有针对性地使用政策工具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央行还需要不断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如向市场投放或回收流动性的政策工具,保持货币政策操作的活力和有效性。

      第二,明年强调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如何管理好流动性,使信贷资金更多流向实体经济,以及货币政策如何加强其结构性功能与作用、如何实现其与财政等其他政策之间的松紧搭配。

      历史经验显示,中国的货币供应所呈现的“前高后低”规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运行与资金供给之间的现实需求。但是,这一规律不仅压缩了货币政策的运作空间,还可能导致产生货币信贷的“倒逼机制”。今年前10个月货币信贷供应已经超过全年90%目标,就体现了这一“倒逼”。因此,要避免这一情况,就必须保持信贷货币供应的灵活性,以此稳定全年货币信贷供应节奏,逐步改变目前货币信贷供应呈现过度季节性及“前高后低”的规律。另外,货币政策应该有一定的反预期特点,保证货币信贷政策调控余地和政策的灵活性,以此改变市场的“预期”。

      还有,迄今我国的货币政策强调总量政策调节的功能与作用,如何加强货币政策的结构性功能与作用,即强调“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货币、信贷和利率等结构性政策,这将改变以往货币信贷政策面临总量调控过度、结构调整不利的困境。

      另外,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又体现在如何加强与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上,以此提高宏观政策的合力效应。例如,当前货币政策回归“稳健”,但财政政策基调仍为“积极”。因此,明年在强化货币政策的“防通胀”重要性时,需要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在“保增长”方面的政策协调作用。

      从货币政策角度观察宏观政策的协调性,一是在加强货币信贷总量调控的同时,还应加大政策的引导作用,力图保持货币信贷的合理平稳增长,均衡信贷资金的投放进度,以避免信贷投放的大起大落,影响经济的稳定运行;二是要注重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总量调节与结构调整方面的协调与结合。其中,央行要加强对流动性的分析与预测,灵活调节资金供求,确保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充足,以满足实体经济对资金的需求。同时,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还应当“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政策的交叉效应,形成宏观经济政策的合力,以取得宏观调控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