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特别报道
  • 4:要闻
  • 5:财经海外
  • 6:产经新闻
  • 7:特别报道
  • 8:观点·专栏
  • 9:公 司
  • 10:公司纵深
  • 11:公司前沿
  • 12:广告
  • 13:广告
  • 14:公司·价值
  • 15:理财一周
  • 1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信息披露
  • A7:资金·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从主权债务危机看欧元保卫战
  • 后世博我国旅游业持续发展潜力有多大
  • 2010年:中国经济两点遗憾
  •  
    2010年12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16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 16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从主权债务危机看欧元保卫战
    后世博我国旅游业持续发展潜力有多大
    2010年:中国经济两点遗憾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后世博我国旅游业持续发展潜力有多大
    2010-12-1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魏国富 孙广香

      ⊙魏国富 孙广香

      

      上海世博会闭幕已一月有余,本届世博会的参观人数达到了史无前例的7300多万人次,使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纵观世博史,世博会成功举办之后的后世博效应将在举办国和举办地不断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它的社会效益也在往纵深发展。因此研究和探索后世博效应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意义重大。

      

      后世博时代的旅游潜力

      在上海世博会期间,我国旅游接待人数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届世博会对我国的影响持久深远。而后世博对中国旅游业的推动作用也在逐步显现。

      1.旅游经济效应

      据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介绍,世博旅游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估计超过800亿元人民币。而据上海财经大学世博经济研究院院长陈信康预计,上海世博会的增量消费为468.64亿元,产出影响为794.77亿元,其经济效益是北京奥运会的3.49倍。除了旅游业的直接收入之外,世博园区的开发利用获得的收益也将高达数千亿元。由此可见,上海世博会给上海乃至全国带来的后续经济效益一时还难以估量。

      对于举办上海世博会的意义,上海世博会执委会专职副主任钟燕群曾表示,“世博会的举办将会带动环境和人们居住条件的改善,企业发展空间和技术的升级以及配套设施、基础设施的优化。更重要的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对整个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建设产生很大的潜在推动力,这种积极影响将会持续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

      2.旅游品牌效应

      世博会既是每个时代最新文明成果和人类智慧的大汇聚,也是举办国全方位向世界展示本国社会、经济、文化成就和发展前景的最好机会,是国力强盛的象征和国际地位提升的重要标志。

      据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介绍,“最近几年中国GDP增长非常快,与快速增长的物质力量相比,软实力的上升诉求更加明显和急迫。通过举办国际范围内标志性的活动来标志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上升,能寻求进一步的国际尊重。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提升国际形象、提高软实力的绝佳机会。”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中国的旅游业也由此快步走向了世界,进一步塑造了中国旅游业的国际品牌,使中国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与国际全面接轨,提高了我国各地旅游产业在国际国内的竞争力和知名度,展现了中国旅游品牌的魅力。

      3.旅游辐射效应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本届世博会的主题突出地体现了人类对城市生活的美好期望。而我国政府以上海世博会为契机,完善了长三角地区综合交通网络,如杭州湾大桥、高速公路网、沪杭和京沪高速铁路等。长三角城市群初步实现了3小时经济圈,使得城市之间的交往更为便捷,进而为产业和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有利条件,促进了长三角城市群的崛起,使之成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在后世博时期,将更有效地促进上海与长三角城市群持续健康发展。

      由于世博会的举办加速了上海与长三角地区交通网络的建立和健全,长三角龙头城市上海与长三角城市群的连接更紧密了,便利的网络化现代交通设施更促进了上海旅游业的发展,并进一步辐射到长三角旅游度假胜地甚至全国各地的著名旅游景区,发挥了强大的旅游辐射效应。

      据统计,在上海世博会的7300多万客流中,有35%左右继续在长三角地区和中国其他旅游景区游览,极大地提升了上海周边地区和我国的旅游经济。另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初步测算,世博创造的超过800亿元人民币的直接旅游收入,对长三角地区旅游及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尤为明显。世博期间,周边各主要城市旅游人数和收入均呈现高位增长态势,同时也带动了公路、铁路、航空客运量、住宿和餐饮业等旅游相关产业20%以上的增速。

      根据以上分析,世博会对旅游业的强劲拉动作用效果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的联动作用明显,不仅对上海,并且对全国的发展意义深远。而从各国历届世博会举办城市的发展经验来看,上海世博会所能带来的效应更大程度上体现在后续的发展和影响上,且其后世博的“黄金效应”不可估量。因此,如何抓住机会,最大限度地提升中国形象和上海的影响才是未来成功发展的关键。

      

      后世博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

      1.旅游产品合理开发,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上海世博会作为世界性的盛会,留下了价值无限的旅游产品。例如有形的场馆和服务设施、无形的服务和文化等。这些旅游产品将会作为新的基点,为我国旅游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些旅游产品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后世博效应,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从而达到管理和规划的科学性。

      其一,充分发挥永久性保留场馆的作用。将这些保留场馆和长三角区域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有机结合,并编入旅游项目,丰富有区域特色的旅游产品,完善旅游产品的结构,使旅游者的休闲和娱乐需求得以满足,实现场馆的合理利用,使永久性保留场馆成为上海旅游新地标。例如,作为世博园区单体面积最大建筑且总造价达到30亿元的世博轴,可以进一步进行商业、餐饮、娱乐、会展等服务项目的开发,使之成为上海标志性建筑之一。

      其二,积极推动商贸会展旅游业的发展。上海作为世博会举办城市,在后世博的商贸会展旅游业的发展上占据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地位。尤其是上海这座大都市的发展重心是现代服务业,而商贸会展旅游业是新兴的现代服务业的代表。举办各种商贸会展旅游活动是提升上海各行业发展的“助推剂”。尽管商贸会展旅游业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影响力稍有减弱,但后世博时代我国商贸会展旅游业的开拓与发展,将借助世博会的强劲东风展现其独有的魅力。

      其三,不失时机地推出观光旅游、文化探寻旅游以及低碳环保生态旅游等产品,不断完善各种不同的专项旅游项目,从而实现创新旅游产品,增加旅游产品的目的。上海世博会给我国旅游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后世博中国作为旅游目的地国,除了世博园区内的保留场馆作为新的旅游观光景点外,还应充分利用世博会对我国整体旅游形象的再造作用,向海内外的游客推出附加值高的旅游产品,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其四,加强国际旅游合作,积极开拓国际旅游市场。我国旅游业要紧紧地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及时优化旅游的资源配置,整合旅游资源,多视角、多领域地展示中国在自然文化观光、民俗风情、休闲度假及专项旅游等方面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和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提升我国旅游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的旅游业跻身于世界旅游的强国之林,确保后世博我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形成后世博旅游经济圈

      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为区域内旅游合作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长三角区域的旅游业应共同努力打造出以世博举办地为核心的区域旅游圈,推出具有“后世博”特色的旅游线路,建立以上海为核心、以周边城市为主线的发展思路,发挥上海对其周边地区的旅游观光的辐射效应。同时,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各地的各级政府也要积极地建设相应的适合旅游发展的各项配套工程,充分吸收上海的“辐射效应”,促成我国长三角和其他各区域旅游圈的形成。

      3.提升旅游行业整体素质,狠抓服务质量

      旅游业的相关管理者和组织者要充分利用上海世博会这个杠杆, 培育中国旅游业的健康形象, 把我国旅游业的整体素质提升上去, 为中国后世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我国旅游业要以世博会为动力, 推进国际旅游促销的常规化和专业化。根据“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倡导低碳生活的现代旅游观,在旅游企业和旅游景区实行低碳绿色管理体系认证制度, 从而提升中国旅游业的形象。

      4.建立后世博旅游管理信息系统

      旅游信息系统总体上应包括旅游产品信息、旅游交通信息、餐饮信息、住宿信息、娱乐及购物信息等。我国旅游业应建立健全旅游信息网络,按照统一标准,有选择地对上述信息进行采集、提供、分析、发布和传播,通过GIS输出旅游信息,既通过互联网面对潜在的游客、通过城市和旅游区的游客信息服务中心和宾馆饭店设立的信息咨询系统为旅游者提供帮助,激发潜在旅游消费者的旅游动机。

      针对国外市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旅游兴趣,提供不同的产品内容和服务;国内市场也应当对不同的地区特点和人群进行细分。通过建立完善后世博旅游信息系统,改善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状况,提高市场透明度。

      5.加强旅游行业的立法制度建设,规范旅游市场

      后世博时期,应根据我国旅游业发展措施,结合旅游业发展状况,吸收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对一些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政策措施进行修订。同时及时制定一些空缺领域的政策法规,尽快完善旅游行业管理体系的建设,建立健全旅游法律法规体系,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综上所述,后世博旅游经济效应的发挥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我国旅游业要抓住这一机遇,积极推进旅游业的创新发展,为实现后世博的“黄金效应”进行不断探索。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