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公司巡礼
  • 4:特别报道
  • 5:专版
  • 6:观点·专栏
  • 7:市场
  • 8:公司
  • 9:市场趋势
  • 10:特别报道
  • 11:专版
  • 12:专版
  • 13:开市大吉
  • 14: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5:圆桌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机构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观点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市场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5: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6:基金·海外
  • 股市是原因,楼市是结果
  • 把控制楼价涨幅纳入明年工作目标
  • 工资增长统计
    不能再以“平均数”说事了
  • 温州民间借贷无担保运作之忧
  • 外论一瞥
  • 今年圣诞,英国人有太多祈祷
  •  
    2010年12月20日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观点·专栏
    股市是原因,楼市是结果
    把控制楼价涨幅纳入明年工作目标
    工资增长统计
    不能再以“平均数”说事了
    温州民间借贷无担保运作之忧
    外论一瞥
    今年圣诞,英国人有太多祈祷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工资增长统计
    不能再以“平均数”说事了
    2010-12-2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余丰慧

      ⊙余丰慧

      

      国际劳工组织日前在日内瓦最新发布了涵盖全球16亿工薪阶层的《全球工资报告2010-2011》。报告显示,金融危机后全球工资增速几近折半。而中国增速“引涨”全球工资,超欧美国家达5倍之多。不过,国际劳工组织高级经济专家李明宪与国际劳工组织高级工资研究专家丹尼尔沃恩-怀特黑德却表示,中国的数据并没有那么乐观,而是被高估了。

      这牵扯到中国工资统计数据真实性、准确性的大问题。说起来,每一次居民收入数据和职工工资数据公布后,或许是调查样本的代表性不够,或者是统计有偏差,总有被增长、被提高的质疑声音。但是,事后真正拿出有说服力数据的事例却很少。

      应该说,这次国际劳工组织通过中国工资增长与欧美国家比较后得出的数据,具有很强的参考性。《全球工资报告》显示,2007年,金融危机暴发前,全球工资平均增速为2.8%;而2008年和2009年,工资增速分别降至1.5%和1.6%,降幅近半。笔者查阅近年中国职工的工资增长数据是:2007年我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4932元,比上年增长18.7%;2008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9229元,比2007年增加了4297元,增长17.2%;2009年中国城镇非私营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2736元,比2008年增加了3507元,增长12%。虽然增幅有所回落,但是,依然是两位数,分别比全球工资平均增速高出:15.9个百分点、15.7个百分点、10.4个百分点。需要说明的是,2009年国家统计局增加了私营单位就业职工的年平均工资统计:18199元。

      无论是金融危机前还是金融危机后,中国职工工资增速都在两位数以上,但问题在于,大多数职工却没有感觉,特别是在全球性金融危机暴发后给国内的制造业造成很大的冲击的情况下,要么工资几年踏步不动,要么还有下降现象。中国两位数的工资增长速度,在民间竟然没有感觉。“当你向12个市民说‘工资涨了’,7个都说工资没涨,2个人告诉你不知道。直接跟你说涨了的只有3个”这是人口第一大省河南省会郑州市的调查。四川金融、传媒、餐饮等几个行业20余位从业人员对此的反应是,80%的人表示没有涨,15%的人表示非但没涨,工资水平比去年同期还有所下降,仅有5%的人认为个人工资有所增加。这些调查可能存在以偏概全、不十分准确的情况,但至少是一个侧面。

      以笔者看,可能有两种情况。首先,统计数据本身真实性值得怀疑,统计取样不准,基础数据失真。其次,统计数据没有问题,工资增长给了高管、高层大概不到5%人员的兜里,通过“平均”以后拉高了工资水平,使得大多数职工被平均、被增长。

      中国工资增长统计数据失真或者拿简单一个“平均数”说事,已经带来太多的问题,并且已经影响到了世界工资数据的真实性。“2008年全球工资增长1.5%,2009年1.6%的平均工资增长速度还是中国带动的。倘若去除中国职工工资的增长拉动因素,两个数字立即便缩水到0.8%和0.7%,整体拉低半截。”更为严重的是,中国职工工资统计数据失真可能干扰和影响决策层关于民生、全民共享发展成果以及增加百姓收入、拉动消费、经济转型的正确决策,也使绝大多数职工在工资增长上长期“蒙冤”,长期被增长。同时,失真的数据还严重掩盖了中国收入差距扩大、贫富悬殊过大的现状。

      因此,必须改革工资统计制度,在把私营企业在岗职工纳入工资统计、分行业统计工资水平后,一定要把高管、中层以及普通职工、私营企业职工等分劳动力层级的工资水平统计和公布出来。以此确保工资基础数据搜集、提取的真实性,切忌坐在办公室估算增长率来计算职工工资增长。

      (作者系财经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