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公司巡礼
  • 4:特别报道
  • 5:专版
  • 6:观点·专栏
  • 7:市场
  • 8:公司
  • 9:市场趋势
  • 10:特别报道
  • 11:专版
  • 12:专版
  • 13:开市大吉
  • 14: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5:圆桌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机构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观点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市场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5: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6:基金·海外
  • 创交易所新业态 新华社搭建文化产业与金融市场桥梁
  • 搭建合作之桥 填补金融信息交流鸿沟
  •  
    2010年12月20日   按日期查找
    5版:专版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专版
    创交易所新业态 新华社搭建文化产业与金融市场桥梁
    搭建合作之桥 填补金融信息交流鸿沟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创交易所新业态 新华社搭建文化产业与金融市场桥梁
    2010-12-2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周鹏峰 ○ 编辑 朱贤佳
      18日,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在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正式开业 本报记者 史丽 摄

      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18日正式开业。作为全球首家以金融信息为交易标的的专业交易机构,它的成立是填补信息交流鸿沟的创新之举,于新华社、金融机构、实体企业都将是一项多赢的事业,未来交易所将致力构建三座桥梁,促进金融信息的流动。

      ⊙记者 周鹏峰 ○ 编辑 朱贤佳

      定位“交易所的交易所”

      专家指出,金融市场不仅需要推动交易的进行,更要帮助提升市场参与者对交易的信心水平,而这种信任度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的自由流动。在金融交易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建立金融信息交易所,是新华社延伸金融信息服务产业链、繁荣金融信息交易市场、促进金融信息流动的重大战略举措。

      目前全世界约有200多家各类成规模的交易所,其中大部分拥有证券交易业务,部分拥有期货交易业务、期权交易业务或货币交易业务。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是全球首家拥有金融信息交易业务的交易所。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总经理徐丰在媒体见面会上说,该交易所定位于“交易所的交易所”,未来建设中将致力于架起三座桥梁。

      第一座桥梁是中国资本市场与世界资本市场沟通,特别是在金融信息领域沟通交流的桥梁。这座桥梁的架设,不仅要依托新华社自有的、遍布全球的网络,更重要的是要与中外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加强交流、联系,创新合作模式、拓宽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效率,在合作中实现共融、共赢与资源的共享。

      第二座桥梁是为国内金融市场间沟通交流提供一个平台,特别是为国内的资本要素市场、各交易所,提供一个信息充分交流、沟通的共享平台,为他们做好金融信息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希望把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建设成为交易所的交易所,前面的“交易所”三个字表示的是服务对象,后面这个“交易所”表示的是要为我们合作和服务的交易所提供一个家一般的平台。

      事实上,金融界各类投资主体、境内外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都有购买交易数据、研究报告等金融信息的需求。从这个角度讲,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的建立,能够增加可供市场参与者选择的交易方案,提高金融市场根据供需与投资者风险偏好进行资本配置的效率,从而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第三座桥梁是要打通金融与文化两个市场。金融市场要想健康、稳健发展,必须有完善的金融信息服务体系作支撑,而文化产业如果不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和金融的手段,在新时期也很难插上快速发展的翅膀。因此,金融离不开文化,文化离不开金融,金融信息要服务于金融市场,也要服务于文化市场。

      

      金融信息服务成新华社业务重点

      在目前全球媒体激烈竞争的业态下,新华社正经历深刻的转型,金融信息服务是转型之后的业务重点之一。近年来新华社举全社之力建设金融信息平台“新华08”,积极推进北京国家金融信息大厦、上海中国金融信息大厦、大庆国际石油资讯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此次金融信息交易所的开业,将为新华社加强金融信息平台建设、搞好金融信息服务开辟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金融信息交易所的建设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对新华社新业态的开拓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全球金融领域首创的公司制交易所,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要建立新的体制机制,实行公司化、市场化、资本化运作,以金融信息服务为主,逐步拓展到其他领域,同时要重点突破,一步步地把局面打开。”新华社社长李从军说。

      目前,金融信息交易所已经吸引了众多潜在合作者的目光。芝加哥气候交易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理查德·桑德尔说,芝加哥气候交易所期盼与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尽快建立合作关系,为之提供全球气候交易的相关资讯和数据。

      在开业仪式现场,来自国家部委、金融机构、要素市场、大型企业、高等院校的各界人士纷纷表示,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集金融服务领域的先进技术和前沿理念于一身,体现了强大的金融资源整合能力,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希望在银行票据结算、理财产品评级、金融数据整合发布、高等院校科研成果交易、汽车行业指数研发等领域开展合作。

      “我们将通过强化交易信息、交易方式、交易项目、交易规则和交易市场等方面的联动,与要素市场和金融机构实现共融、共享、共赢,创新模式,发挥中国资本市场的整体资源优势。”徐丰说。据透露,待时机成熟时,新华社还将倡议举办世界交易所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