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搭建合作之桥
填补金融信息交流鸿沟
⊙记者 周鹏峰 ○ 编辑 朱贤佳
金融信息已日益为中国社会各界所重视,新华金融信息交易所的“破茧而出”,为信息供需双方搭建起了合作之桥,同时也能大大降低信息的发现和使用成本,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2009年5月,新华社适时提出建设金融信息交易所的构想,金融信息交易所建设调研小组迅速成立,交易所的筹建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
为掌握全球金融交易所的整体情况、发展趋势,金融信息交易所建设调研小组走访调研了全国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产权交易所和证券交易所,广泛征求监管机构、金融市场的意见,不断探索交易所经营范围、交易方式、盈利模式等,论证完善交易所的建设方案,确立了“交易所的交易所”的发展模式。
2010年3月17日,新华社旗下的中经社控股代表新华社出资,注册成立了北京新华金融信息交易所有限公司。该交易所从构想到成立只用了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一举措赢得了国内外金融界知名人士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由此,我国在增强国际资本市场的软实力,提升中国金融信息安全的可控力方面迈出了快速而坚实的步伐。
在新华社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交易所建设团队仅用了45天就完成了交易所内所有装修建设工作,建成了全国首家采用云计算、云终端研发的交易发布系统,支撑全球最大的LCD屏幕墙。
今年9月至11月,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顺利进入试营业阶段,在此期间,来自国家部委、金融机构、要素市场、大型企业、高等院校的负责人先后到交易所参观访问、洽谈合作。
12月18日,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正式开业,这标志着全球金融信息领域首创的交易所终于“破茧而出”。作为全球首家以金融信息为交易标的的专业交易机构,它的成立,是填补信息交流鸿沟的创新之举,是中国金融事业发展的重要碑石,于新华社、于金融机构、于实体企业、于国家都将是一项多赢的事业。
德意志交易所集团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毋剑虹表示,“当今世界,金融信息的快捷获取至关重要,但中国金融信息市场的发展还有待完善,相信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的成立在加强金融信息整合共享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为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带来新契机。”
随着交易所的业务逐渐步入正轨,可以预见,其将充分发挥新华社遍布海内外的采集网络和丰富的新闻信息资源优势,最终建成国内最权威、全球有影响力的金融信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