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理财一周
  • 12:产业纵深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信息披露
  • A7:市场·资金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市场·期货
  • A11: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A12:信息披露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市场看资金面“脸色”行事
    沪指微跌再度考验年线
  • “一参一控”开始读秒 券商股权交易掀高潮
  • 每日关注
  • cnstock
  • 涨跌的背后
  • 蓝筹行情难持续 结构性仍是主旋律
  •  
    2010年12月24日   按日期查找
    A1版:市 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A1版:市 场
    市场看资金面“脸色”行事
    沪指微跌再度考验年线
    “一参一控”开始读秒 券商股权交易掀高潮
    每日关注
    cnstock
    涨跌的背后
    蓝筹行情难持续 结构性仍是主旋律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涨跌的背后
    2010-12-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李剑锋 ○编辑 于勇

      ⊙李剑锋 ○编辑 于勇

      

      一个多月来,上证综指在150点的狭窄空间里反复震荡,而这个位置也是60日线和年线所在的区域,所以往往是指数前一天刚刚站上了60日均线或年线,第二天又跌了下来,让人无所适从。

      不管是涨还是跌,市场参与者总要去探求一下涨跌背后的理由。市场涨了,理由一般是:传统产业估值还比较低;目前流动性还比较充裕;临近年末,基金有做市值的需求;中国经济依然在高速发展;朝韩局势比较平稳,等等。跌了呢,理由一般是:部分板块估值已经较高,股价透支了业绩;接近年底,市场短期资金比较紧张;未来货币政策有可能走向紧缩;朝韩局势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平心而论,上述种种理由确实都存在,也确实都会对市场产生影响。但问题是,除了个别的突发事件之外,其他的多空理由都是早已为大家所知,在市场涨的时候,把偏多了理由拿出来,难道偏空的理由就不存在了?反之亦然。在目前的震荡市中,股指上上下下,究竟是这些既有的利多利空因素推动了市场,还是在股市涨跌之后,大家再去寻找与之相对应的利多利空理由。这恐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多年前,在市场出现较大幅度下跌的某一天,笔者打电话给一家知名券商的策略分析师,问他对未来市场怎么看。这位研究员很困惑地表示,“前几天不是交流过吗?基于各种因素的综合判断,中长期看多啊,我怎么可能因为短期市场的波动就改变对中长期的判断”。

      这位研究员的话,从某个方面部分揭示了一个问题,推动市场涨跌的各种因素其实也是分长短期的。国家的整体经济运行情况、宏观产业政策、产业和公司的景气度、国际经济形势、汇率变化趋势、新的科技变革、市场机制的重大变化,这些都是影响股市运行的重要因素,从中长期看,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市场的走势,但是如果用这些因素来阐述某一天大盘的涨跌,很可能就是找错了方向。

      反之,诸如国际上的一些突发事件、某些产品价格的调整、海外股市某一天的大涨或大跌,此类短期信息可能对市场短期的走势影响更大些。而如果把这些短期信息跟市场中长期的走势联系起来,可能也是找错了方向。著名的由印花税调整引发的“5·30”大跌,市场通过数天的时间消化了利空因素之后,仍然是按照原有的趋势顽强运行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更进一步看,短期的信息在不同的市场环境和时间节点上对市场的影响力度也是有很大差别的。在市场处于牛市阶段,一些利多的信息更容易被市场参与者所认可,引发市场上涨,利空因素则往往被市场所忽视。而在一个较大的下跌行情中,哪怕有比较大的短期利好刺激,市场很可能也只是出现一个小小的反弹,很快又掉头向下了。

      就目前的行情来看,正是因为决定市场中长期走势的利空利多因素都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相对的平衡,而有些因素还在逐渐明朗的过程中,所以反映到市场上就是指数每天涨涨跌跌、上上下下,似乎很激动人心,但一段时间来看,其实整体的波动幅度非常小。

      曾经有个投资经理表示,市场上的各种资讯实在是太多了,他很难完全掌握所有这些信息,哪怕掌握了,这些资讯组合在一起究竟对市场短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也很难判断,所以他最终还是决定做更有确定性的事情,专心研究公司和产业的基本面,长期来说,市场的涨跌一定跟这个有关系。

      做最有确定性的事情,也许不失为在目前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的一条可行之路。

      (作者系本报市场编辑部副主编)

      栏目联系方式:yyou200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