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门”可望亦可及
增长约束再唤民营经济“被需要”
刘光基清楚地记得,1993年,他在给自己那间卖种子的店起名字时,刻意用了“蔬菜良种技术推广站”这样一个非常“国营”的名字。“没办法,当时你要是私营的,就没人相信你,”现在已经是上海种都种业公司董事长的刘光基,直到2002年,才彻底不再需要这样的伪装。
在民营企业面前,存在着一扇“玻璃门”,透过它,能看到未来的美好,只是在现实中,一直无法穿越。
而就在2002年,中国先后颁布一系列政策鼓励民间投资、降低民间资本市场准入门槛的政策。到年底,非国有企业准备增加投资的比减少投资的多出近50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速度达到18%,是前一年同期增长速度的两倍。国内民间投资的比重接近国有投资。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时有经济学家为之振奋道,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政府投资的格局被改写。
“十二五”规划建议稿提出,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的发展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除了转变经济结构,我国还要“富民”。而这两者,都与民营资本有关。
⊙记者 王颖 ○编辑 阮奇
“新36条”推倒围墙
【定论】全国工商联201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报告及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民营企业经济效益与效率在所有制结构上继续呈现领先的格局。
2010年,不少民营企业已经预先得知一个讯息,他们有些激动,也掺杂着疑虑的情绪。
5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新36条”)。意见要求各地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交通运输、水利工程、电力、石油天然气、电信及土地整治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等领域建设,同时允许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意见同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如参与发展医疗事业等。
“新36条”的出台被誉为民营企业的曙光,它首次从政策层面将民间资金进入限制性领域变“允许”到“鼓励”,体现管理层对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
这简直像是对民营企业的奖励。因为,过去的2009年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但经济社会仍然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民营企业在其中功不可没,民营企业不单取得了长足发展,收入、资产和盈利等指标快速反弹,并在就业、纳税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显示出民营经济的活力与创造力,成为国民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
全国工商联的201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报告及相关数字显示,中国民营企业经济效益与效率在所有制结构上继续呈现民营企业领先的格局。从盈利水平看,国有企业的收入利润率为5.38%,略低于民营企业的5.79%;国有企业的资产利润率为1.5%,也低于民营企业的3.14%;国有企业的人均利润水平为5.27万元,远低于民营企业的7.86万元。
“国”“民”迎来公平竞争
【期待】无论工业、投资还是国内贸易,三方面统计数据都显示,非公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公平竞争”时代必须开启的信号。
鞋老板姜军并不是很肯定,民营企业会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相反,以他今年的感受来看,他觉得受到了排斥。这种排斥并不是硬生生的,而是今年当地政府召开的一些相关工作会议,没有请他参加。姜军在当地算是纳税大户,以往政府都很看重他,而今年,除了那几个做得很大的民营企业外,政府明显更重视国企。
姜军不知道,地方政府的态度转变是出于很现实的因素:金融危机后,一些出口外向型民营企业陷入困境乃至绝境,而后来刺激内需的措施又明显是偏向国企,一时间,地方政府纷纷改变态度,转向根深腰粗的国企,一些民营企业在信心上颇受打击;几乎与此同时,“国进民退”的声音不绝于耳。
但其实,这种意义上的“国进民退”只是一时的表面现象,从数据来看,无论工业、投资,还是国内贸易,三方面统计数据都显示,非公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公平竞争”时代必须开启的信号。
新生力量引领产业结构转换
【数据】从劳动生产率看,国有企业的人均收入为97.88万元,明显低于民营企业的135.9万元。而从资产运作效率看,国有企业的资产周转率为每年0.28次,明显低于民营企业的每年0.59次。
如果说,5年前的“非公36条”只是一场民营企业进入公用事业领域的预演,那么现在,民营企业已经到了被需要、也必须要登台亮相的时候。
“民营企业不仅为经济增长做出突出贡献,大型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坚力量。”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这样肯定地说。这就是之前国家开始陆续出台对民企的鼓励和扶持政策,以及其后终于推出更加有实质内容的“新36条”的主要原因。
中国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结构转换的时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巴曙松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动力从2009年一季度以来主要靠政府需求、靠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带动,必须过渡到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市场化的带动,如果不成功的实现这个转换,那么对市场来说始终会是非常值得担忧的事件。因为仅仅靠政府需求,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就面临着非常强的约束,比如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比例的约束,财政预算的约束,只有靠市场化民营企业增长的跟进,市场化的需求,才可能平稳地接过应对危机时期政府需求带动增长的惯性,进入一个可持续的增长期。
这话说得有些含蓄,事实上,中国经济的增长主体,已经不得从主要依靠大型垄断的央企转向更多依靠富有活力的大量中小企业。
全国工商联的201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报告及相关数据显示,从劳动生产率看,国有企业的人均收入为97.88万元,明显低于民营企业的135.9万元。而从资产运作效率看,国有企业的资产周转率为每年0.28次,明显低于民营企业的每年0.59次。民营企业的活力和创新力已经明显在国有企业之上,而接下来中国经济需要的正是创新和活力。
“十二五”规划建议稿明确,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的发展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也是民营企业的必由之路。如果没有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方式中的转变,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