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专版
  • 3:要闻
  • 4:特别报道
  • 5:路演回放
  • 6:特别报道
  • 7:产经新闻
  • 8:财经海外
  • 9:观点·专栏
  • 10:公 司
  • 11:公司纵深
  • 12:广告
  • 13:公司前沿
  • 14:公司·融资
  • 15:专版
  • 16:人物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2:专 版
  • B5:产权信息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调结构”有了适宜环境
  • 货币政策“稳健”地控制通胀
  • 欧盟急需建立止损熔断机制
  • 王石树起标杆:尽早建立企业领袖隐退保障机制
  • 风险格局或将随复苏差异加大东移
  • 今年全国土地出让金将破2万亿
  •  
    2010年12月28日   按日期查找
    9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9版:观点·专栏
    “调结构”有了适宜环境
    货币政策“稳健”地控制通胀
    欧盟急需建立止损熔断机制
    王石树起标杆:尽早建立企业领袖隐退保障机制
    风险格局或将随复苏差异加大东移
    今年全国土地出让金将破2万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货币政策“稳健”地控制通胀
    2010-12-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左晓蕾

      ⊙左晓蕾

      

      本次加息是以稳健货币政策控制通胀的一部分。

      首先,严重的通胀本身也是经济不稳定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利率上调的目标是控制通胀。近期国内外通胀压力明显增大。10月20日第一次加息已经释放了明确信号,经济增长态势已经企稳,通胀成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年底再度加息,笔者相信是央行全面权衡了利率对各方面的影响以后,控制通胀被放到突出的位子以后的决定。明年的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变为“稳健”,目标就是要保平稳增长的同时,把通胀控制在一个可承受的水平上。

      其次,利率是资金成本。通过资金成本控制过度投资、经济过热和通胀恶化,一次两次的0.25个百分点的调整,不会达到政策预期的目标,只有累积利率上调到一定的规模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因此,明年利率还会多次调整。笔者一直认为,加息行为从来都是小幅渐次的一个系列动作。所以,虽然这次利率上调目标是针对通胀形势,在边际上增加货币政策的影响,但不可能完全达到政策目标。所以加息政策还会继续,直至对遏制通胀产生了实质性影响。若按照现在这样两个月左右加息一次的节奏,笔者判断,明年上半年有三次加息可能。加息与数量化货币政策会交叉使用。还有,存款准备金率没有理论上限,完全视流动性形势而定。明年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不会受18.5%的历史水平之限。最近业内所讨论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估计非常可能成为新的调控工具。

      其三,利率提升对短期心理影响较大。12月以来,决策层关于利率影响面较广因而取舍两难的言论,相当程度上淡化了年内再次加息的预期。由此,本次利率调整可能产生预期之外的短期影响。目前国内各方对宏观政策的解读,并未按照经济学或者金融学理论诠释,特别是对调整利率的理解是与理论相背离的,所以利率上调后可能产生预期外的短期影响,主要属于靴子落地以后的心理压力释放。这也意味着在这次加息以后会有一段短期的加息猜测平静期,博弈政策的心态会稍稍平和,市场或许有一段短暂的平稳期。

      另外, 11月CPI上升到5.1%,而从9月开始资本流入加速明显,受国际油价上升影响成品油价格上调,近期通胀上升的因素增多,明年的通胀预期由此被不断升高,而利率调整有利于稳定通胀预期。利率不断上调,说明通胀已受到货币政策的关注和重视。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可能不断创新的货币工具比如最近讨论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交错使用,以及商品流通领域市场秩序的清理,说明推动通胀预期上升的主要因素已经比较清楚,政策针对性明显加强。这些动作释放的信号是,政策有足够的手段综合调控各类通胀因素,这样可能增强全社会对抗通胀的信心,不至于扭曲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人为推动价格水平的上升,也会对利用通胀预期上升的形势推动投机炒作的行为有所遏制。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有种普遍的担心是,利率上调会进一步吸引资本流入,其实,即便不加息,资本也会流入。实际上,在美国“接二连三”的数量宽松货币政策的国际大环境中,在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复苏乏力的形势下,不上调利率国际资本也会有流入中国的强烈动机。货币政策不能不以国内通胀上升态势为重。至于遏制国际“热钱”流入,应采取其他措施。短期内不排除采取相对严格的资本管制措施。对于流入的资本转换为外汇占款形式,部分会被银行新增贷款消化,只要央行全额对冲剩余部分,应该不会加剧流动性的进一步过剩。

      (作者系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