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要闻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产经新闻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公司·价值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货币政策不应忽视食品价格
  • 2011:转型中国迎接更大历史考验
  • 当支柱产业遭遇公众利益
  • 明年美国或有上千亿市政债券违约!
  • 在区域性保险公司改写了行业地图之后
  • 基金为什么发行热闹
    规模却原地踏步
  •  
    2010年12月31日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观点·专栏
    货币政策不应忽视食品价格
    2011:转型中国迎接更大历史考验
    当支柱产业遭遇公众利益
    明年美国或有上千亿市政债券违约!
    在区域性保险公司改写了行业地图之后
    基金为什么发行热闹
    规模却原地踏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在区域性保险公司改写了行业地图之后
    2010-12-3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于智超

      ⊙于智超

      

      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12月28日的保险监管情况通报会议上透露,保监会已接到100多个申请新设保险公司的申请,其中多数申请是由地方政府、大企业出面的。而在市场准入方面,保监会今年初就在研究批设区域性保险公司,根据新公司经营情况逐步放开经营区域和经营范围。杭州的浙商财险、大连的百年人寿、南京的紫金财险、济南的泰山财险、广州的众诚车险、成都的锦泰财险,以及积极筹备中的广州的珠江人寿、郑州的中原财险、南昌的安康人寿、南宁的北部湾财险,以及三级城市甚至村镇保险公司等,表明了区域性保险公司的全面开花之势正将燎原。此类保险公司的成立有利于区域保险市场的平衡发展,可以完善协调保险业的区域结构,大大提升保险市场增量,推动保险业快速发展,但是它们的进场,也必将会对保险行业现有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区域性保险公司大部分由地方政府金融办或财政厅牵头,由当地具有国资背景、有资本实力、战略投资目的和可持续出资能力的大型企业做股东。随着土地财政在国家政策的宣导下逐渐淡化,地区金融区域中心便成了各地方政府开辟的新战场,地方政府对保险行业的重视程度由此大大增强。保险行业具备的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三大功能,恰恰是地方经济发展所渴求的,而且保险行业的日渐规范和保险牌照的稀缺性、垄断性、较容易取得的宽松性等,也使保险公司成了地方政府强力推进设立的必然选择,因为当地财政收入对税收的要求加大,具备亏损期短、竞争相对不算激烈特性的财产险公司更成为其中首选。区域性保险公司还避免了在外地注册的保险公司从当地吸纳资金,税收可以留在当地,并可根据保险公司低成本融资的特点再投资,进一步盘活资金,增加税收含量和促进经济发展。区域性保险公司也为当地产业资本开辟了一条新的投资渠道,有利于省内自有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整合。

      但区域性保险公司的这些特点,也决定了其他保险公司将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现有保险公司专业人才尤其是当地管理人才将面临流失风险。太平财险助理总经理游红君执掌今年7月成立的锦泰财险就是显例。其实,不只高管人员和各保险公司地方省级机构管理人员,专业保险人员也将成为最热门的挖角人选,比如核保理赔人员等。另一方面,地方大型项目保费将回归当地区域性保险公司。各区域性保险公司尤其是财险公司的业务往往先在股东身上起步,又会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承保省内各种大项目、大工程,政策上的倾斜必定会对现有保险公司在当地的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保险市场格局重整的形势迫在眉睫,这要求各方做好准备,尽早拿出应对举措。

      比如,监管机构要严格区域性保险公司的准入标准,理顺审批流程,在设立前审查时规避一定风险。尤其需要制定防范部分保险公司因业务停滞可能出现退市风险的办法。要有针对性地监管区域性保险公司,可以适当借鉴美国联邦政府和各州双重监管的做法,由地方保监局根据地方特色提出监管建议,实行保监会和地方保监局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费率和市场行为的双重监管,并予以严格执行,以此保证当地保险市场实现尽可能公平竞争的环境。引导区域性保险公司提升风险控制能力,避免出现偿付能力不足的现象。

      再如,根据保监会指导要求,众诚车险业务领域被界定在广汽集团整车生产和零部件生产厂所在省份;锦泰财险在开业后的前两年,只在四川省展开业务,此后分支机构设立也将立足西部地区。这些限制性要求,促使区域保险公司在设立之初即明确战略发展定位,不管是定位于成长为全国性商业保险公司还是政策性的地方保险公司,都应当把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作为发展捷径,明晰经营目标和盈利模式,在消化本地保险需求的同时,尽可能顺应“大数法则”扩展业务发展范围。尽快建立风险分散机制,加强内部控制风险的能力,提升资产管理和投资能力,想办法减少业务近似风险极高、区域风险集中的问题,从而消弭巨大的风险隐患。要根据股东特色打造保险产品,强化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拒绝变成粗放式发展的保险公司,并据此在经营范围内最大化发展类似业务。

      还有,针对区域性保险公司的优势,现有保险公司应对未来地区市场业务减少的可能性有科学预判,并据此重新制定地区发展战略,制定应对措施,将由此可能对公司整体战略规划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尽快建立高管和专业人才储备库,利用自身全国性资源可调配的优势,提升“内功”,以产品和服务创新作为公司核心驱动力,因时因地转变公司发展方式,实现差异化经营管理,尽最大可能提供高技术含量的服务和产品。

      (作者单位: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