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要闻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产经新闻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公司·价值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货币政策不应忽视食品价格
  • 2011:转型中国迎接更大历史考验
  • 当支柱产业遭遇公众利益
  • 明年美国或有上千亿市政债券违约!
  • 在区域性保险公司改写了行业地图之后
  • 基金为什么发行热闹
    规模却原地踏步
  •  
    2010年12月31日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观点·专栏
    货币政策不应忽视食品价格
    2011:转型中国迎接更大历史考验
    当支柱产业遭遇公众利益
    明年美国或有上千亿市政债券违约!
    在区域性保险公司改写了行业地图之后
    基金为什么发行热闹
    规模却原地踏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基金为什么发行热闹
    规模却原地踏步
    2010-12-3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书怀

      ⊙张书怀

      

      截至12月15日,2010年以来总共成立了147只基金,较2009年增加了29只,增长达24.58%。然而,147只基金募集总规模(其中包括12只在发和刚结束募集等待审批成立的新基金)仅为2879.06亿份,平均每只基金发行份额为21.65亿份,较去年减少了48.22%。再从总规模看,2007年底,中国基金业的规模就达到了3万亿元,但三年过去了,增加了数百只基金,中国基金业的规模却依然还在3万亿元原地踏步。

      业内人士的分析,把原因归结为基金营销渠道过于依赖于银行,而银行则“劝客户赎回老基金,去买新基金”,还有银行理财产品和基金竞争激烈等。不过在笔者看来,这都是外因,要解决问题,应着重从基金的内因上去找原因。

      基金作为大众的理财工具,最主要的投资人应该是普通大众,而他们基本来源于银行储户。由于我国基金业发展只有十来年时间,基金对于相当一部分普通大众来说还是较新的事物,普通大众、包括已进入基金投资的人,还是习惯于银行储蓄的盈利方式:有明确的盈利预期,到期准能获得预先可以计算的利息收入;而且非常简便。普通投资大众因长年累月投资银行存款形成的这种心理特点,就是基金业必须面对的中国国情。如果基金业不顾这样的国情现状,那么普通大众必然会对基金犹豫、怀疑、观望乃至拒绝。

      有必要明确一点,普通大众投资基金,并非要体验什么、感受什么,要的只是比银行存款高的收益。如果基金能确保给投资者在扣除各种费用之后高于银行同期存款5个百分点的收益,甚至是二、三个百分点的收益,那么银行储蓄向基金搬家就是不可阻挡的洪流。

      可是现在基金给投资者的盈利预期是极不稳定的。就以最近的三年为例。2007年58家基金管理公司的341家基金获得本期利润11231.23亿元,拜股市大牛行情所赐,这一年股票型基金、积极配置型基金、封闭式基金都取得了100%以上的收益。但在2008年,60家基金管理公司的424只基金亏损了15007亿元。换句话说,2007年基金的利润还填不满2008年的亏损。2009年,60家基金管理公司的594只基金累计获得利润9102.5亿元。以上这三年累计获得利润5326.73亿元。假如基金能把这些利润全部兑现并分配,以2008年底基金25731.71亿份额计算,每份基金三年平均每年获得近0.07元,如果再扣除了申赎费,那收益就更低了。

      与基金投资者收益起伏动荡绝然相反的是,基金管理人的收益不但年年是正收益,而且预期稳定且步步高升。仍是以这三年为例。2007年基金管理费收入279.05亿元,2008年基金管理费收入307.32亿元, 2009年基金管理费收入285.54亿元。三年管理费收入共计871.91亿元。

      为什么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持有人收入有这样的天壤之别呢?那就是前者按基金规模来提取管理费,后者按基金当年利润来分红,有利润就分,无利润拿什么来分?假如基金管理人因2008年亏损1.5万亿元、基金投资人一分未得,所以管理费也一分未得,恐怕基金管理人早就不干了。

      不但基金管理人旱涝保收,就连作为基金托管人的银行也是旱涝保收,2007年到2009年这三年,银行分别提取托管费47.56亿元、53.64亿元、50.38亿元,共计151.58亿元。

      一边年年正收益、高收益,一边是坐着过山车和没底的轿,这样的局面不变,想要投资人建立对基金的长期投资信心,扩大基金规模实在是很困难的。

      (作者系财经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