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能源前沿
  • 10:信息披露
  • 11:产业纵深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路演回放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资金·期货
  • A10: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即便楼价真跌了20%
  • 加大公共事业补贴
    让公共财政尽快归位
  • 中国企业界的脊梁
  • 世行首发人民币债券蕴涵多重意义
  • 国际三大矿挤干我国钢铁业利润
  • 对股市晴雨表功能的另类思考
  •  
    2011年1月6日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观点·专栏
    即便楼价真跌了20%
    加大公共事业补贴
    让公共财政尽快归位
    中国企业界的脊梁
    世行首发人民币债券蕴涵多重意义
    国际三大矿挤干我国钢铁业利润
    对股市晴雨表功能的另类思考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世行首发人民币债券蕴涵多重意义
    2011-01-0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梅新育
      梅新育

      在去年世行份额和投票权重划过程中,中国的比重从2.77%提高到4.42%,但份额和投票权仅构成影响力的一部分,作为融资来源,常能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发挥强大而持久的影响。世行首发人民币债券,意味着中国对这些组织的影响力在扩大和巩固,而以本币向这些国际金融组织提供融资,这种影响扩大效果更强。

      无论沪深股市投资人如何期盼“让股价飞”,从国际金融体系的视角来看,2011年新年伊始最有象征意义的中国金融事件,还属世行宣布将在香港市场发行5亿元人民币债券了。若论金额,世行这笔人民币债券数额不大,折合7590万美元,期限两年,收益率为0.95%。但这意味着一种潜在新国际货币在国际化道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中国在现行国际金融体系框架下的影响力基础在进一步扩大。这笔债券由汇丰控股(HSBC Holdings PLC.)而不是中资金融机构承销,也体现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态势。

      世行发行人民币债券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促进作用,同时表现在人民币资金的供给方和需求方身上。2008年12月,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开始实行人民币结算试点,次年4月,上海和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从那以后,人民币跨境贸易计价结算步伐大大加快。但在实践中,人民币计价结算最大阻碍因素之一就是人民币升值预期,这种预期虽然激励了市场主体持有人民币的动机,但也使得他们往往对人民币抱着“惜售”心理,更偏好持有人民币,而使用其他“软币”支付结算,从而形成了提高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和阻碍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双重效应。在这种情况下,发展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既能为需要人民币资金的境外企业、机构开辟了获取人民币资金的新渠道,又能为持有人民币的境外投资者提供收益率较高的人民币资产,进而化解了因人民币升值预期造成的提高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和阻碍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双重效应困境。

      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发展,也意味着人民币投放渠道进一步拓宽。一种国际货币从母国向海外的投放渠道,主要有进口贸易(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对外信贷和对外投资三条,目前,通过旅游者携带出境等民间渠道,至少已有上千亿人民币流入海外;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也在稳步发展之中,但对外信贷和对外投资作为人民币投放渠道尚待加强。而且,对外投放人民币资金的信贷渠道目前还有一个突出缺陷:高度依赖于官方信贷渠道,商业信贷相对滞后。在人民币资金投放的信贷渠道起步之初,这种格局自有其道理,但不能长久维持。我们需要大力发展包括债券融资在内的广义商业信贷渠道,向海外投放人民币资金,只有这样,才能为信贷渠道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分散目前仍高度集中于政府的风险。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准许海外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发行人民币债券等渠道,向贸易伙伴提供更多人民币用作支付手段。

      世行和其他一系列机构率先获准发行人民币债券,也体现了我方的谨慎态度。毕竟,信息不对称是金融市场上天然存在的问题,其他条件相同,海外融资者进入本币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只会比境内融资者进入时更严重。所以,在人民币证券市场起步之时,我们只能先从信誉卓著的机构、从小额交易开始,摸索前行,积累经验。亚洲开发银行、国际金融公司、麦当劳、卡特彼勒(Caterpillar)、俄罗斯JSC VTB 银行和世行最先进入人民币债券市场,就体现了这种谨慎。

      随着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体崛起,提高新兴市场在国际金融体系话语权力已成国际热门话题。在2010年4月世行份额和投票权重划过程中,中国的比重从2.77%提高到4.42%,但份额和投票权仅仅构成影响力的一部分,作为融资来源,常常能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发挥非常强大而持久的影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些国际金融组织要充分履行其职能,仅靠股本性质的份额远远不够,其运用的大部分资金源于外部融资,这样,控制着这些国际金融组织外部融资来源的国家就对这些组织拥有深刻的影响力。实际上,站在美国这个国际金融霸权的立场看,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长期陷于股本不足而不得不依赖于美资机构把持的所谓“国际金融市场”,实在是一着高招。现在,中国成了国际金融组织外部融资来源,意味着中国在这些组织影响力的基础在扩大和巩固;而以本币向这些国际金融组织提供融资,这种影响扩大效果更强。

      融资完成之后,如何运用的问题相应浮出水面。笔者目前所见报道尚未明确提及世行将如何运用这笔人民币资金。世界银行声明说,发行这只债券证明了它支持人民币离岸市场成长的兴趣;世界银行融资部门国际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此前说过,计划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用以支持中国内地的开发项目。但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来看,笔者更希望世行将这笔资金用于其他国家的开发项目,然后由这些国家使用人民币去购买他们需要的货物和服务。

      能否用人民币买到持有者所需要的货物和服务,这是决定人民币国际化成败的首要条件。在信用货币时代,老牌国际货币发行国可以无需在本国生产这些商品和服务就让其本币持有者无限量购入所需商品和服务,但作为一种新晋国际货币要想做到这一点,本国必须能大量生产并供应这些商品和服务。作为出口商品包罗万象的世界头号出口大国,我们有能力满足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对消费品的需求,但我们的自主先进制造业还不能充分满足贸易伙伴对先进制造业产品的需求。因此,我们的先进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工业,多多努力吧!由于生产周期长,这些行业在出口贸易中承受的汇率风险格外突出,对人民币计价结算的期望也因此而格外强烈,而他们的市场业绩又将反过来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人民币结算的成败得失。

      中国先进制造业和人民币国际化,实际上是相互促进的。

      (作者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