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财经海外
  • 5:广告
  • 6:产经新闻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融资
  • 11:上证零距离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数据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中企赴美借壳备受质疑 背后做空基金“魅影”浮现
  • 新年伊始三家中企掀海外收购热潮
  • 河南中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配股提示性公告
  • 美国罗仕证券董事长:
    媒体抨击海外借壳 做空基金“暗自窃喜”
  • 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度配股提示性公告
  •  
    2011年1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10版:公司·融资 上一版  下一版
     
     
     
       | 10版:公司·融资
    中企赴美借壳备受质疑 背后做空基金“魅影”浮现
    新年伊始三家中企掀海外收购热潮
    河南中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配股提示性公告
    美国罗仕证券董事长:
    媒体抨击海外借壳 做空基金“暗自窃喜”
    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度配股提示性公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企赴美借壳备受质疑 背后做空基金“魅影”浮现
    2011-01-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郭成林 ○编辑 全泽源

      ⊙记者 郭成林 ○编辑 全泽源

      

      2011年第一个工作周,左岸等5家中国公司相继向美国SEC(美国证监会)提交IPO文件。

      在此之前,2010年12月底,纽交所北京代表处发布年终研究报告,称全年中国公司赴美IPO数量创历史纪录,达到34家。该所中国区首席代表杨戈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不无自信地表示,“如果市场保持目前的较好状况,估计未来几年每年会有20-30家中国公司赴美IPO。”

      然而,当下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实况,乃是“前门”喜筵不断、“后门”警笛长鸣。自去年9月美国权威媒体首次撰文揭露中国企业赴美借壳上市中的种种乱象之后,市场上涉此问题的质疑、抨击、乃至监管机构的调查传闻便连篇累牍地见诸报端。

      “美国证监会是否已就中国借壳企业启动全面的正式调查程序?”当被问及这一问题时,纳斯达克交易所、纽约交易所相关负责人均未向记者给出确凿回复。但有不少观察人士认定,一场监管风暴正席卷而来——SEC已向Moore Stephens等会计事务所做出禁令和罚款判决,“不得再接纳任何来自中国的客户!”

      也有业内人士提供一种另类视角。如罗仕证券董事长拜伦·罗仕,他于1月7日在上海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声情并茂地强调,至今未听悉SEC全面调查中企借壳的正式通知,“真正的丑闻只属于个别企业。”

      拜伦是帮助中国企业登陆美国的华尔街投行家之一,他和他的同行们普遍认为,是少数“老鼠屎”坏了整个反向并购业务大局。不过,记者也了解到,来自美国监管部门的资深人士更关注,借壳上市操作本身暴露了监管政策的可执行性等薄弱环节。

      “这次市场全面质疑中企借壳的问题,这里面有做空基金在捣鬼!”不止拜伦·罗仕一位投行家提醒过记者。

      目前,在美国市场,除官方监管外,做空基金“猎杀”问题上市公司(即买入空头——披露财务问题——股价下跌——空头获利)是常见的外部监督力量。

      而纵观近一年来,做空“有嫌疑”中国概念股并从中谋利,几成美国做空机构的主要赚钱模式——如绿诺国际、旅程天下、博润、东方纸业等公司均遭遇过猎杀,其股价持续暴挫40%—60%,甚至最终被勒令退市。

      “在我的印象中,先是个别公司被曝出财务丑闻,第一家是福麒国际,当日导致整个中国概念股板块大跌;随后是绿诺国际;最近则是媒体关于借壳丑闻及SEC调查的报道,进一步打击了整体板块的估值。” 罗仕证券中国研究部主管马峻对记者回忆。

      当时,美国市场对中国概念股的恐慌到何种程度?有一个有趣的观察,去年11月19日,某家在美上市公司发布公告,对2007财年、2008年和2009年以及2010财年前三个财季的财务报表进行重述,原因是这些财报存在重大错误。

      若这是一个中国概念股,依此前案例,其后果可想而知:遭到普遍的欺诈指控,股价大幅下跌,而且通常在一周时间内将面临5至10桩的官司。但实际上这是著名的绿山咖啡公司,其股价在当天上涨了11%。

      那么说,有关借壳调查等一系列报道乃是做空基金联合媒体炮制的套利局?包括拜伦·罗仕在内的不少华尔街人士均对记者暗示了这种“勾当”的可能性。

      但也有资深人士无法认同,如杨戈便对记者强调,对冲基金对中国OTC公司做空牟利,这是这些基金公开承认的,是他们商业模式的一部分,“但若说美国主流媒体配合做空基金‘猎杀’中国概念股,不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

      无论真相如何,目前市场的现实是——在美上市的中国概念股估值极低。用马峻的研究来看,2010年平均静态PE仅8.8倍。

      一个有趣的现象由此产生——不少中国借壳上市股不愿在“脏水”中继续“扑腾”,纷纷运作私有化退市,甚至有意回归国内资本市场;同时,深圳的创业板也在极力“召唤”优质红筹公司回归。

      深交所副总经理周明上周末在京表示,2010年有114家民营企业在海外上市,其中有很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这说明我国的创业板市场还需要不断完善制度。“可以探索吸引像百度、腾讯等海外上市的优秀红筹公司回归创业板市场,这样可以起到示范传导效应。”

      但这里也有两个问题——百度、腾讯目前均是美国投资者热情追捧的“香饽饽”,是否有意回归仍未可知;同期宣布有私有化计划的在美上市公司是否有足够的盈利能力回归?

      “这些反向并购公司基本达不到国内上市要求,他们无法回到A股或港股上市,或会寻求转到其他一些上市门槛较低的市场,如伦敦AIM、新加坡、法兰克福、韩国等等。”杨戈悲观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