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
三家中企掀海外收购热潮
⊙记者 陈其珏 ○编辑 全泽源
谁也没有料到,2011年开年仅仅一周,中国化工集团等三家中资企业就顶着凛冽寒风开启了一轮如火如荼的海外并购热潮。并购专家指出,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至今已有10个年头,收购策略和方式都有了巨大进步,而股权投资基金也在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和往年相比,今年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似乎“开张”得特别早。
以色列农药生产商Makhteshim Agan Industries(下称“MA公司”)近日宣布,已与中国化工集团签署协议,后者将以约24亿美元的代价收购MA 公司60%股份,由此将去年的一则坊间传闻变为现实。
作为一家非专利农药生产经销企业,MA的全球市场份额逾5%,排名第七。交易完成后,中国化工将持有MA公司60%的股份,中方将有权确定MA董事会的主席人选。
此前一天,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硅片生产商赛维LDK太阳能有限公司(下称“赛维LDK”,纽交所代码:LDK)宣布以约3300万美元收购美国知名光伏商——美国太阳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Solar Power, Inc)(下称“SPI”) 70%股份,由此正式进入北美光伏下游市场。
据称,此次收购有利于增强SPI的资金实力和运营能力,提升SPI在公用光伏电厂和分布式光伏电站上的建设能力和实施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增强赛维LDK对产业链的整合能力。
而就在昨天,中国最大的体育器材生产商上海浩博椅业有限公司委托英国浩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与英国EST集团签下一纸收购合作协议,前者合计出资人民币1亿元,将这家已有35年历史的英国最大体育器材生产商收入麾下。
因受金融危机影响,英国EST集团近年来在继续投资和开拓市场方面屡受资金困扰。此次之所以愿意达成收购协议,主要看中浩博曾为北京奥运会承建鸟巢VIP坐椅的成功经验。而浩博看中的则是英国EST集团超前的设计能力与水平。更重要的是,此次入主将对其参与下届奥运会与世界杯等国际重大赛事场馆、会展业的设施项目竞标提供助力。
之前,英国浩博国际集团刚刚击败世界各地的竞争对手,一举中标伦敦奥运会国家游泳馆座椅合同。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宗海外收购案中有两宗都来自民企。
“中国早年曾有过多次海外收购的失败经历,但近年来渐渐步入正轨,尤其是联想收购IBM与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成功凸显了中国民企在海外收购中的优势。”并购问题专家、天道并购网CEO俞铁成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他指出,中国民企之所以在海外收购中越来越游刃有余,首先在于收购有利于双方资源的互补,能将中国生产制造的优势与海外品牌的优势相结合。
“其次,这些民企都对交易对手很尊重,如吉利虽然全面控股了沃尔沃,但在后者的董事会中只派了3个人,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俞铁成说。
他另外透露,近年来成功的海外收购案无不善于借力中介机构和股权投资基金的资源,尤其是后者,不仅为收购提供了大量资金,更充分调用各种关系为收购铺路,如美国著名基金TPG在联想收购IBM、弘毅投资在中联重科收购意大利工程机械公司的过程中都扮演过重要角色。
“总体上,中国企业越来越注重运用国际上通行的游戏规则来提高收购的成功率。”俞铁成说。
至于对中国更具战略意义的矿产资源海外收购,他表示,相比国企,民企收购矿产资源更不容易引起海外的注意和反感,“据我所知,不少民企在海外已拿到不少矿。”
但不可否认,近年来海外一些重大矿产资源收购案仍是出自国企手笔。
“并购案集中出现的背后是金融危机导致国际上部分资源企业流动资金出现问题因而集中寻求变现。但中国企业仍应该谨慎选择其中的优质资产。”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长周凤起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说。
他指出,如果两家国企同时竞购一块油气资产,甚至出现恶性竞争或内耗的话,政府应适时予以协调。不仅如此,国企在收购完成后要注意善加管理,以让所购资产增值保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