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财经海外
  • 5:广告
  • 6:产经新闻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融资
  • 11:上证零距离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数据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云月投资管理合伙人苏丹瑞 那一场月亮背面的冒险
  • 地道中国
  • 做投资 手上的钱少点好
  •  
    2011年1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12版: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 12版:人物
    云月投资管理合伙人苏丹瑞 那一场月亮背面的冒险
    地道中国
    做投资 手上的钱少点好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云月投资管理合伙人苏丹瑞 那一场月亮背面的冒险
    2011-01-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朱周良 ○编辑 王颖

      月亮总是以一面面对地球,12年前,当他决定来中国创业时,他的那些在高盛的骄傲之中浸泡着的同事,认为他此行无异于到月亮的背光面冒险。而他确信,并不是只有光才能产生价值,他可以听到,那巨大而蓬勃的潮汐正在东方暗涌的声音。他有着敏锐的商业听觉,能够迅速分辨出投资价值的分贝,即使在一个项目萌芽的时候,他也可以判断出它长成的样子。他既不急功近利,也毫不遮掩追逐利益的目标,他有着面对现实的勇敢,也有着开拓荒地的勇气。于是,云翳散开,心清,月明。他的思路和成功同样清晰可见,正如晴朗夜里的明月。

      ⊙记者 朱周良 ○编辑 王颖

      

      12年前,当时还在高盛伦敦公司春风得意的苏丹瑞(Derek Sulger)做出了一个令很多亲朋好友吃惊的决定——辞职,去中国投资。

      换到现在,类似的举动可谓再寻常不过了,中国早已成为全球资金竞相追逐的焦点,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之后,这样的趋势愈加明显。然而,1999年,中国经济增长潜力还没有得到如此广泛认可,辞掉在高盛的“肥差”转而到中国来冒险,显然需要过人的勇气和决心。

      不过,苏丹瑞很快证明了自己的决定绝非一时头脑发热。凭借着敏锐的商业嗅觉和果敢的投资决策,苏丹瑞在中国创建的第一家公司便一鸣惊人。在短短5年时间里,投入不过500万美元的“掌上灵通”实现了市值近百倍的增长,公司还在2004年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前不久,在由行业杂志PEI Asia举行的年度评选中,云月投资在众多大型PE中脱颖而出,获得“年度中国PE公司”提名。

      与此同时,苏丹瑞投资的另外几个项目也无一例外获得了不俗的回报,不管是捷银支付还是英斯克,他的私人股权基金(PE)的投资项目成功率几乎达到了100%。这也让苏丹瑞对未来更加信心十足,继续执着地追寻着自己的“中国梦”。

      

      第一桶金

      对于任何一个创业者来说,“第一桶金”的意义都尤为重大,苏丹瑞当然也不例外。凭借他和他的团队敏锐的商业触角,他从中国爆炸式发展的手机市场获取了自己的第一桶真金白银。

      1999年,苏丹瑞27岁,正值人生和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时任高盛伦敦固定收益部门总监的他,突然做出一个大胆决定——去中国。在当时,他的决定没有得到任何一位亲友或是同事的理解和支持。

      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苏丹瑞感慨万分。“那个时候(在中国)大多数人做生意都是为了出口,最典型的就是广东和福建的工厂。而我们做的完全相反,我们的产品产自中国,销路也是在中国。”

      “我很长时间以来一直相信,在中国生产再卖给中国消费者是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苏丹瑞这样解释自己的成功秘诀,“我现在也这么认为。而且这个模式将会越来越重要,因为中国人自己会消费越来越多的商品。”

      在苏丹瑞看来,在中国生产的任何出口商品,都值得花一些时间和精力来为中国本土的消费者也“复制”甚至是重新“度身定制”一份。也正是本着这样明确而强烈的指导思想,苏丹瑞在中国的第一笔押注大获成功。

      初到中国的苏丹瑞并没有太多“子弹”,即便与中国本土的一些私人股权投资机构相比,他创建的“云月投资”PE基金也没有任何规模上的优势。最初的几百万美元起步资金,不仅倾尽苏丹瑞自己在高盛打拼7年的所得,还要加上亲朋好友七拼八凑。而苏丹瑞一下子就砸下了其中的500万,创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实业——“掌上灵通”,这是一家专门为移动用户提供内容和服务的公司。

      众所周知,1999年中国虽已开始出现手机,但用户还少得可怜。据苏丹瑞回忆,当时中国所有的手机用户大概只有1500万左右。别说投资手机的内容和服务了,就是销售和生产手机的生意也没有什么人愿意干。而苏丹瑞则早早迈出了一步。

      结果可以想见,随着中国的移动用户在之后的5年内发展到3亿,掌上灵通也成为一家非常成功的IT创业公司,并且很快获得了淡马锡、Index和三菱等大型机构的注资。到2004年登陆纳斯达克时,这家投入仅500万美元的公司市值已超过5亿美元,这也是当时第一家成功跻身纳市的中国内地企业。

      为了怕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孤单,苏丹瑞还为掌上灵通找了两个姐妹公司:捷银支付(SmartPay)和软件公司英斯克(Intrinsic Technology)。作为“父亲”,苏丹瑞从1999年到2006年这段时间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照看这三家公司上。而到2010年年中,云月投资第一期基金总体的内部收益率达到了60%以上,相当于给投资者八到十倍的回报。

      在苏丹瑞看来,云月投资的第一期基金还只是很原始的尝试,严格意义上说并不能算是真正的PE。下一步,他的目标是要打造一只真正市场化的PE基金,用实实在在的业绩来说服更多的潜在投资人。

      

      走进西部

      怀着更高的目标,2007年,苏丹瑞启动了第二期基金LCP2的筹集。

      相比第一期基金,LCP2更为正式,参与的投资人也更有分量和专业。凭借自身的人脉和公司优异的初期投资业绩,苏丹瑞成功地争取到了众多机构的加盟,比如大学捐赠基金、高盛公司前高管,欧洲家族基金等。与第一期基金相比,LCP2的规模也有了成倍的增长,最终筹集的资金达到了6000万美元。

      苏丹瑞再次决定走一条“不寻常”的路。他将眼光投向了西部,投向了农业和大消费。“我的想法是集中投资某些领域,最好可以充分利用我之前的经验。另外我也想投资在那些竞争有限、别人了解也有限的领域里,因为在这些领域里我们可以比他人早起步。”苏丹瑞这样总结云月投资的策略。

      眼下,云月把重心放在中国的中西部,放在了挖掘那些潜能巨大的行业。在项目选择上,苏丹瑞的团队尤其偏爱那些最可能受益于中国中西部发展的行业上,比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食品、基本消费品,等等。

      所以,苏丹瑞把第二期基金的第一笔钱投向一家林业公司,而第二笔则投向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国庞大的消费潜力也是苏丹瑞瞄准的目标。在这方面,他们选择的项目也很有特点。比如,云月投资的第二期基金投资了一家肉类加工企业,另外,公司还参股了一家广西颇具规模的果汁生产企业。这家公司生产的果汁,专门提供给可口可乐、汇源等品牌企业做饮料的原料。

      就在来与记者会面的路上,苏丹瑞特意买了一瓶他投资的果汁厂的产品——西柚汁。“我喜欢这样的投资,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喜欢投资可以吃、喝并且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苏丹瑞不无自豪地说,临走时还不忘提醒我带上这瓶果汁。

      

      不赚快钱

      采访过程中,苏丹瑞多次强调了他不“赚快钱”的投资理念。“我们以前是、现在也是用长线心态来做项目,而不是简单地把企业包装上市,去‘赚快钱’。”

      “我们不是把自己的职业定义为单纯地帮助企业上市、融资,而是要通过对所投资的企业进行业务和财务重构的过程,来真正体现私募股权投资者的价值。在这一基本理念上,我们一直很明确,很坚持。”

      本着这样的理念,苏丹瑞已经投入的几个项目都在按部就班地顺利推进。在第一期基金大获成功之后,云月投资的第二期基金LCP2涉及的五项投资也都进展良好。

      在对云南林业的投资中,云月投资最初共投资了约2500万美元,而仅在2009年一年,该项目就为苏丹瑞赚来了800万美元。在他看来,这个林业项目仍然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对于西南水泥的投资也已被初步证明是一项很有先见的发掘。迄今,云月投资的这项投资已收到至少两项收购要约。而在肉类加工的项目中,公司的在业内的较大规模是巨大的竞争优势。

      当然,如果要看已有的成绩,苏丹瑞的果园无疑是LCP2几大投资中最突出的一个。在PEI Asia前不久的年度评选中,云月通过并购成功退出北海果香园的案例被提名为“年度中等规模退出案例”。

      去年10月,云月投资成功地从其投资的果汁生产项目退出,将公司推入了香港资本市场。云月投资LCP2持有6.49%权益的广西果香园食品被亚洲果业收购,总价达到了20.407亿元。亚洲果业是一家在香港和伦敦两地上市的企业。

      对于眼前的成绩,苏丹瑞看得很淡。“这五项投资迄今都运作得很不错。我们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犯严重错误,我认为这一点很重要。”

      在有了LCP1和LCP2的成功经验后,苏丹瑞开始了下一步的规划——发起第三期基金。目前,他已在紧锣密鼓地筹集LCP3基金,目标是筹到1.5亿美元。业内的人士都清楚,尽管当前全球看似流动性充裕,但对PE来说,筹集资金依然相当不容易。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礼后,投资人变得更加谨慎和挑剔,尤其是在美国。

      然而,就是在如此苛刻的融资环境下,云月投资第三期基金的筹资情况也进展得相当迅速。去年年中前后,该基金就已完成了一半的融资。苏丹瑞认为,之所以新基金能这么快筹得资金,跟公司前两期基金的良好投资表现和较高的回报有很大关系。

      “我们的战略是和中国一起成长。”苏丹瑞这样描述他在中国的长期目标,而这位满怀激情和梦想的美国人也在用实际的行动,一步步朝着自己的投资“中国梦”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