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记
⊙记者 朱周良 ○编辑 王颖
最早让我感兴趣的,是“云月”这个名字。
“当我最早说要来中国,我在高盛的同事都认为我疯了。他们把我到中国来工作比作是到月亮的背光面冒险,‘云月’的名字也就由此而来。”苏丹瑞这样解答记者的疑问。
当年苏丹瑞离职时,正值高盛伦敦分公司发展最快之时。但苏丹瑞却决心以实际行动和成绩,证明到中国来投资是一项绝对明智的选择。
“从很多方面说,(上世纪)90年代时在伦敦高盛工作,就像是2000年来中国创业一样,都是从小做到大。”苏丹瑞如是说。他在20岁时加盟高盛伦敦,而在此后的7年时间里,公司经历了飞速的发展,从一家不起眼的分公司发展到成为集团最重要的业务之一。
巧合的是,苏丹瑞昔日在高盛的同事中,居然还有我认识的。比如赫赫有名的“金砖四国之父”、前高盛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苏丹瑞回忆说,当年吉姆就坐在他隔壁的座位,如今,两人仍是很好的私交,只不过职业的发展方向却有所不同。
“我的很多朋友还在高盛,他们非常成功,而高盛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公司。”苏丹瑞给自己的老东家很高的评价。“但是我得到了不同的经历,我属于少数(敢于)在1999年、2000年离开公司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的人。”也正因如此,苏丹瑞一直跟他当年的老板开玩笑说,自己当年是第二个来到中国内地工作的高盛人,因为当时高盛都还没有太把中国市场当回事。
在和记者的对话中,苏丹瑞一直强调,如同云月这个名字是纯粹的汉语一样,云月投资也是一家地地道道的中国公司。“我在1999年年底离开高盛后,就没有再涉足除了中国之外的任何业务。在我看来,云月就是一家彻彻底底的中国公司。”
在组建团队时,苏丹瑞也贯彻了作为一家“纯”中国公司的指导思想。在云月投资的25人团队中,苏丹瑞是唯一的老外。“我意识到在中国身为一个外国人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是积极地看,我应该把这个挑战转化成机遇。”
“我最喜欢我们团队的一点是大家都有合作精神,这是我们公司的文化,他们都很有智慧,说实话,他们每个人都比我聪明。”苏丹瑞说。因为只有建立起这样足够本土化和高效率的团队,才能弥补苏丹瑞作为外国人在中国创业的“先天不足”。
心清月明——这是苏丹瑞为他的公司定下的座右铭。或许正是有了这样的境界,才让苏丹瑞当初毅然做出来到中国的正确抉择,才让他和他的团队在中国的PE领域始终领先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