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财经海外
  • 5:广告
  • 6:产经新闻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融资
  • 11:上证零距离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数据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民营资本觊觎金融业
    大手笔加注民生银行
  • 鹏华基金:投资紧盯
    “宽财政”相关行业
  • 市场动态
  • 首批城商行2010年业绩“抢眼”
  • 纽约人寿退出
    海尔将掌合资险企控股权
  • 国联安:海外农产品
    或现牛市行情
  •  
    2011年1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A3版:市场·机构 上一版  下一版
     
     
     
       | A3版:市场·机构
    民营资本觊觎金融业
    大手笔加注民生银行
    鹏华基金:投资紧盯
    “宽财政”相关行业
    市场动态
    首批城商行2010年业绩“抢眼”
    纽约人寿退出
    海尔将掌合资险企控股权
    国联安:海外农产品
    或现牛市行情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纽约人寿退出
    海尔将掌合资险企控股权
    2011-01-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黄蕾 ○编辑 于勇

      ⊙记者 黄蕾 ○编辑 于勇

      

      自2004年12月11日中国保险业对外资全面开放以来,人们讨论的焦点话题是,中资保险机构如何面对外资的来势汹汹。如今的现实是,有些外方股东频频萌生退意,而也有一些外资机构却伺机布局。“一进一退”彰显外资在华策略差异。

      婚姻难逃七年之痒的现实,再次发生在了一家合资寿险公司的身上。美国纽约人寿日前公告称,将转让其在中国合资公司海尔纽约人寿中的全部股权(50%)。其中,25%的股权转让给海尔纽约人寿中方股东海尔集团旗下青岛海尔投资发展公司,另25%转让给日本明治安田生命保险相互会社。

      此笔交易已获保监会正式批准。紧接着这次股权转让,易主后的合资公司将立即向海尔和明治安田生命增量发行3.45亿元的新股,在增发新股时明治安田生命将提高持股比例4.24%,这样合资公司的注册资本将从8.35亿元增加到11.8亿元。海尔、明治安田生命在合资公司中的持股比例分别变更为70.76%、29.24%。

      由于外资股比超过了25%,新公司将仍然保持其合资公司的性质。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海尔掌握了新合资公司的控股权,海尔纽约人寿也因此更名为海尔人寿。

      对于为何退出,这家创建于1845年的百年老店给出的说法是:“在经过缜密评估确定新的合资公司未来的最佳战略方向之后,合作双方得出的结论是:一个主要股东拥有人寿保险公司的多数股权是最佳的选择,海尔最适合带领合资公司向前发展。”

      但即使这个理由成立,纽约人寿也完全可以用减少股份来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彻底退出。在业内人士看来,其真正退出的原因可能是纽约人寿在这场“合资婚姻”中难以看到盈利的前景,而海尔也不满目前的经营状况。

      这么一个典型的外退内进案例,在国内保险业却绝非孤案。外资股东的退出各有其因,一方面可能是受累金融风暴而心有余力不足,但更重要的一个导火索则是,合资寿险公司效益不如预期、中外方股东存在分歧所暴露出的问题“婚姻”。

      业内人士说,为符合准入门槛(外资进入中国寿险市场必须以合资形式进入)、掌握话语权和降低经营成本,当年进入中国市场时,外资通常把非保险国有大型企业作为合作伙伴。保险经验丰富的外资方和资本雄厚却从未涉足保险领域的中资方,这样的结合为之后双方在经营理念上的冲突埋下隐患。

      中方看重短期效益,外方注重长期经营,双方经营思路的冲突已经表现在了具体业务拓展上。一家合资寿险公司总经理坦言,50﹕50的合资比例决定了,谁说“是”都不算,谁说“不是”都算,因为每一方都可以否决对方。

      在问题婚姻下产生的内耗,致使部分外资或中资股东有了退出之意。从目前外资退出案例看,有中方股东选择接盘的,如海尔接手纽约人寿手中25%的海尔纽约人寿股权,加拿大永明金融把光大永明人寿中的部分股权转给光大集团;也有财大气粗的中资银行强势接手的,如建行接手荷兰国际集团手持的50%太平洋安泰人寿股权,工行收购法国安盛手持的金盛人寿部分股权。

      事实上,一出一进也是我国保险业退出机制日臻完善的另一鲜活注脚。业内人士认为,“强扭的瓜不甜”,对于这些合资公司而言,一旦顺利完成股东变更,很可能就是一次“重生”。虽然更名后要付出更多的品牌推广及整合运作成本,但相比这些成本而言,调整经营思路及领导班子后重新抓住一次进入市场的良机,是更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