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规模“虚胀”后需“强体”
⊙记者 陈俊岭 ○编辑 于勇
新年伊始,记者获悉已有多家城商行率先发布2010年高增长业绩。其中,广州银行利润增幅翻番。
据广州银行近日发布的2010年业绩显示,截至2010年末,该行资产总额1671亿元,同比增加397.33亿元,增幅31.19%;实现利润22.03亿元,同比增加11.75亿元,增幅114.3%。
广州银行高增长业绩并非个案。1月10日,即将更名为“抚顺银行”的抚顺市商业银行公布了其2010年业绩快报,称已提前一年完成了“三年翻一番”的奋斗目标。截至2010年底,该行各项存款余额为152.8亿元,比年初增长48.8亿元,增幅为46.9%,与2008年底的68.3亿元相比,实现了翻一番的目标;各项贷款余额为84.1亿元,比年初增长15亿元,增幅为21.7%,与2008年的37.4亿元相比,实现了翻1.5倍的目标。
近期卷入票据风波的齐鲁银行公布的2010年业绩显示,截至2010年末,该行资产总额达到821.2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03.90亿元,增长33.03%;经营利润达到13.83亿元,较上年增加3.20亿元,增长30.12%;不良贷款率1.12%,较上年下降0.87个百分点;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达到721.63%以上;拨备覆盖率达到346.39%以上。
值得一提是,上述城商行过去一年迅速膨胀的资产规模,均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去年超常规发展的跨区域经营上。以广州银行为例,该行深圳分行2010年开业即实现“当年开业、当年盈利”。
近年来,跨区域发展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城商行“做大做强、进而实现上市”的必经之路,然而,在市场利率化渐行渐近和银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环境下,城商行必将面临异地圈地边际效应递减和管理成本攀升的窘境。
“这些膨胀的规模都是近两年发展起来的,也都面临同样的困难:即资产规模上来了,收益率却明显下滑。‘长了规模没长肉’”。据一位熟知城商行的人士估计,预计截至2010年末资产规模冲到1000亿元的城商行,将达到18家左右。
因此,城商行需要在完成跨区域经营“量”上扩张后,迫切需要在“质”上寻求探索,即对已设分支机构进行深耕细作,寻求分支行在业务、经营和效益等方面的真正价值体现。“城商行目前面临的是主要问题仍是定位问题,如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实行差异化的策略和定位,是决定一家城商行能走多远的关键。”上述人士称。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王大威亦在近日撰文指出,2010年城商行的盈利模式仍是以息差收入为主,在国内息差水平延续2009年较窄区间的情况下,为保持收益仍是“以量补价”模式的延续。而拓展中间业务收入则是城商行摆脱目前模式的有效途径。但城商行平均不足10%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相比国际优质银行70%~80%的占比水平,仍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