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预期下的投资前景之二
李 翔
这一波通货膨胀对普通居民的投资行为会有怎样的影响,笔者上次在本栏着重分析了本轮通胀的性质和成因,而对居民投资行为的分析将在下列几个大前提下展开。第一个前提是,本轮通胀失控的概率非常之小,2011年CPI控制在4%左右应是可以实现的。第二个大前提,则是本轮通胀的性质为我国政府下气力缓解国民财富分配不平衡提供了一个契机,同时也为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确立了我国当前经历的通胀仍在可控范围之内这一判断,就意味着普通投资者不该让恐慌的情绪主导自己的投资行为,而需根据这轮通胀的具体情况来规划自己的投资组合。传统的投资理论认为,在通胀的情况下,最佳的投资标的当推黄金等为代表的贵金属,同时下游的消费类行业也将是明确的获利行业。上游和下游,将是主要的投资方向。而对广大的中游企业来讲,通胀则会从上下游两个方面对其施加压力,这将严重侵蚀这些企业的盈利能力,属于投资者应该规避的投资种类。不过,历史不会有简单的重复。对这样的传统思维,大家这次要小心谨慎。
尽管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上周末国会听证时声明,美国经济终于在复苏的道路上有了比较稳固的进展,失业率的下降也超出市场的预期,这似乎给美国经济的进一步复苏增加了新的证据。但是,他同时也表示,美国的失业率仍有可能在8.4%的相对高位维持两年之久。换言之,尽管希望的曙光已然显现,当下的全球第一经济体的增长仍然存在很大的变数,经济复苏还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从这个意义来讲,最近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价格迭创新高的势头会否获得持续的动能支持,值得推敲。
在老牌市场国家经济缓慢复苏的过程中,新兴市场经济体却相继步入信贷紧缩周期。两者效应相叠加,给大宗商品的需求面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而缺乏基本需求支持的贵重金属,如黄金的投资前景或许就更不乐观。显然,对普通投资者而言,依靠投资上游行业对冲通胀风险的成本是比较昂贵的。而传统意义上的下游行业,如消费类、医疗保健等行业的估值也已被大大推高。好的行业和好的投资,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对普通投资者而言,现在进入估值不菲的下游行业,笔者以为,最起码是在投资时间节点的选择上值得商榷的。
既然传统意义上的投资标的,并不是适合普通投资者,那么如何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实现自身财富的保值乃至增值呢?机会在于成长性的新兴行业中的龙头企业,比如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类的一些企业,还有成长前景明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引导的战略性行业,如国家明确未来重点投资的高铁及其相关行业。简言之,在本轮通胀所特有的背景下,普通投资者不能沿袭原有的投资配置思路,应从新兴的行业和政策导向中寻觅自己的盈利机会。
另外,普通投资者还应设法把握这一波经济转型背景下的通胀可能给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尽管央行调整了货币政策,提升存款准备金率与利率,但是按照现有的政策幅度和频率,哪怕今年实现了政府预设的CPI4%的调控目标,但我国在可预见的未来一个时期仍将维持负利率。我们要认识到,本轮通胀,农产品的价格上涨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国际市场上的粮食价格已经超越了上一个周期(高点在2007年)的水平,而粮价上涨对我国的意义,主要在于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广大农村人口能否切实从中获取收益,而不是被炒作的游资囤积居奇从中牟取暴利,重新演绎“蒜你狠”,“豆你玩”的闹剧。切切实实增加农民的收入,这是我国经济转型为内需拉动型的坚实基础。配合政府其他促进居民收入增长、税收改革等民生措施,确保中国经济宏观面稳定的微观基础才有望得到改观。这会从根本上为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打下扎实的群众基础。
毋庸置疑,伴随居民收入的增长,在通胀的压力下,普通居民的投资保值需求会进一步增长,储蓄搬家不可避免会再次出现。换个角度,这也从源头上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但是作为监管层,此时尤需正确利用这个机遇,尽力提升普通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绝不能让普通投资者一而再地被内幕交易、利益输送等市场失范行为伤害。最近监管机构采取一系列的监管行动,推进整个市场规范健康发展,正在产生正本清源的积极作用。在居民财富分配重新调整,资本市场资金来源面临结构性转换之际,恪守“三公”原则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系英国约克大学金融学博士,现任教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