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特别报道
  • 5:观点·专栏
  • 6:公司
  • 7:市场
  • 8:市场趋势
  • 9:开市大吉
  • 10: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1:专版
  • 12: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专版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私募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公司巡礼
  • A7:基金·观点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专访
  • A16:基金·人物
  • 该放弃幻想了
  • 创新思路:变对美债权为基建投资
  • 劳动合同“变身” 劳务派遣变味
  • 外论一瞥
  • 何以美国就业复苏步履蹒跚
  • 私募股权基金
    与银行的关系扯得清吗
  •  
    2011年1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5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观点·专栏
    该放弃幻想了
    创新思路:变对美债权为基建投资
    劳动合同“变身” 劳务派遣变味
    外论一瞥
    何以美国就业复苏步履蹒跚
    私募股权基金
    与银行的关系扯得清吗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创新思路:变对美债权为基建投资
    2011-01-1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 军

      当前有必要创新和调整我国对美国投资的思路,以自身所持有的美国国债做抵押,以抵押贷款参股的方式投资于美国的高速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和扩大国内产品乃至劳务的出口,投入资金在若干年后可以通过运营回报或股权分红的方式逐步收回。国债变投资,对中美双方都是互利共赢之举,双方民间智库不妨可对此展开先期研究。

      王 军

      中国近四个月来连续增持美国国债,截至2010年10月底,中国共持有9068亿美元,占我国外汇储备的31.85%,仍是美国国债最大的外国持有者。考虑到当前美国经济复苏步伐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经常项目赤字和财政赤字不断扩大,内债外债高企,美元贬值将是不可避免的长期发展趋势,中国对美国国债的投资价值面临较大缩水风险。能否确保中国在美国投资的安全性、流动性和增值性,将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国家根本利益。

      为此,当前有必要创新和调整我国对美投资的思路,采取灵活措施,适当减少财务型的金融投资,逐步增加长期战略性的股权投资,建立将储备转化为投资,将资金转化为资本的新机制,以主动增强和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增强我国抵御外来冲击的能力,为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二十年以上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外汇基础。

      笔者的具体设想是:把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变为对美基础设施投资,中国以自身所持有的美国国债做抵押,以抵押贷款参股的方式,主要投资于美国的高速铁路、公路、桥梁、机场、地铁等基础设施建设,并由此带动和扩大国内各种设备、技术、零配件、原材料乃至劳务的出口,投入资金在若干年后可以通过运营回报或股权分红的方式逐步收回。

      可以将此设想与美方初步沟通。作为交换,中国承诺不大规模直接减持对美国国债,而只做形态上的转换;作为回报,美方主动减轻对我国人民币汇率问题施压;并对我国资本开放部分市场,放松对部分高科技产品的出口管制。这样可以为改善两国关系、扩大两国经贸交往创造良好环境,创新一种新的方式。这既需要中美两国最高领导人的战略决策,同时还需要两国相关主管部门的密切合作与配合,克服可能的障碍和阻力以求“双赢”。

      对此建议,双方民间智库可先初步接触和先期研究,经从法律、经济和技术等多方面的综合研究分析后,再拿出具体方案。

      我国 “十二五”规划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希望在调整经济结构、推进节能减排、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美国也正在推动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转型,致力于发展新能源、绿色环保、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实施出口倍增计划,新建和改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电网等基础设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经济是结构性互补关系,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因此,推动双边经贸关系健康稳步发展,需要中美两国从战略高度共同谋划互利共赢的未来。双方要充分利用各种双边机制,加强政策沟通与协调,以积极、建设、务实的态度推动两国经贸关系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民间智库可以充分发挥作用,为加强中美两国经贸合作搭建平台、架设桥梁。双方要不断开拓新的合作领域和方式,积极推动创新合作。把中国持有的巨额美国国债转换为对美投资,特别是投资美国基础设施,正是上述寻求结构互补、实现互利双赢的体现。

      对于中国而言,通过把金融投资转换为对实体经济的投资,把债权转换为股权,有利于化解人民币随美元汇率大幅波动的风险,解决我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问题,提高国债收益;还可以通过投资将双方的利益绑在一起,从而缓解美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对我国的巨大压力。同时,这也有助于实现以资本输出带动商品和劳务输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把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经验向美国输出,特别是可以把我国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装备、劳务输出到美国。这不仅可以实现资本输出带动和扩大国内各种设备、技术、零配件、原材料的出口,创造出口需求,还可以借此扩大劳务输出,促进我国内就业;同时,也可以缓解我国相关产业和企业的产能过剩压力,为我国外贸的均衡发展提供了一种多赢的有效路径。当然,这更有助于促进我国的自主创新。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过程中,鼓励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面向新时期确立的发展战略。与世界各国包括美国在开放条件下开展合作,通过共同开发新的市场来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全方位的创新,利用双方各自的独特优势,分享彼此经济增长的机遇。

      对于美国而言,这一方式也具有十分明显的现实意义。奥巴马总统已提出要建设占地少、耗能低,单位货物耗能仅是高速公路十分之一的高速铁路,不仅因为高铁经济性十分突出,更因为高铁符合低碳和节能环保的基本要求。利用我国持有的国债间接帮助美国发展地方经济,这是个极好的机会。可在美国东海岸或西海岸做一个标杆项目,先行试点。中国拿转化为资本的资金到美国的一些地方进行投资,必然会雇用一部分美国人,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扩大美国的就业。据美国经济学家的统计表明,每投资100万美元在基建产业上,将换来17个新的就业机会。更何况,为走出衰退尽快复苏,美国正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奥巴马发布的“出口倍增计划”可说是对再工业化思路的现实落实。在《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ARRA)推动下,美国政府正大力支持新兴制造业和新能源产业。另一方面我们要看到,由于劳动力成本高,美国“再工业化”过程很难,短期内不可能通过新兴产业增加太多就业。新兴产业引领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恐怕还远没有到来,能够提振其出口的仍然是传统产品线。短期内美国只有通过传统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生产来推动出口。而基础设施建设则有利于美国迅速摆脱衰退的阴影,走向稳定复苏之路。对我国而言,这也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我外部发展环境,有助于进一步延长我国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作者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