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理财一周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增仓周期股 基金去年四季度“攻防易位”
  • cnstock
  • 每日关注
  • 去年四季度25家基金公司“进账”缩水明显
  • 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沪港共赢
  • 基金:一季度市场难以出现整体性机会
  •  
    2011年1月21日   按日期查找
    A1版:市 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A1版:市 场
    增仓周期股 基金去年四季度“攻防易位”
    cnstock
    每日关注
    去年四季度25家基金公司“进账”缩水明显
    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沪港共赢
    基金:一季度市场难以出现整体性机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基金:一季度市场难以出现整体性机会
    2011-01-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见习记者 郭素 ○编辑 陈羽 张亦文

      ⊙见习记者 郭素

      ○编辑 陈羽 张亦文

      

      今日,华夏、嘉实、华安、交银施罗德、华宝兴业等一批基金公司披露2010年4季报。报告显示,基金普遍关注一季度通胀压力以及随之而来的货币紧缩政策对市场造成的影响;行业配置上日益向低估值的周期类品种回归,同时不放弃具有确定高成长性的新兴产业机会。基金同时认为,2011年一季度市场难以出现整体性机会。

      

      一季度警惕通胀压力

      短期内,通胀压力及货币紧缩政策成为基金一致关注的重点问题。华夏系基金指出,通胀形势如何演化将决定市场能否产生全局性行情以及结构性机会的来源。

      华夏复兴基金给予了具体分析,其认为在通胀压力较大、政策较紧的背景下,2011年一季度市场难以出现整体性的机会,主要是结构性的机会;其后,如果控通胀的货币政策和行政措施的效力逐渐显现,通胀压力有望得到缓解,市场的风险偏好会重新上升,在经济平稳增长、股市估值较低的背景下,可能会出现整体性的机会,估值较低的周期型个股会有更好的表现。

      嘉实增长基金认为,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确定性较大,但通胀可能给政策带来较大的压力,并可能对资本市场造成较大扰动。“十二五”经济转型将正式启动,对诸多微观领域带来一定的影响。

      华宝保康消费品基金也指出,2010年一季度市场将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这种通胀不仅来自国内充裕的流动性和中长期看涨的劳动力成本,也来自国外的输入性通胀。

      华宝大盘基金中期预期相对乐观,认为2011年国内经济复苏趋势确定,未来市场整体格局将是震荡向上。2011年一季度之前,调控通胀的政策紧缩风险加剧,二季度之后,随着通胀警报的逐步解除,政策放松的期待会开始萌动,有助于股市企稳回升。

      行业配置回归均衡

      与2010年绩优基金集体重仓中小盘股票不同,基金2010年4季报透露出传统蓝筹与新兴产业估值差距逐步收窄、行业配置回归均衡的信息。

      华夏复兴基金认为,随着控通胀的货币政策和行政措施效力的逐渐显现,基金组合结构需要相应增加周期股的权重,以使其更为均衡。从具体行业配置来看,偏好几类:一是受益于消费长期增长趋势的相关行业,如白酒、乳业、连锁百货、医药等行业中的优质企业;二是战略新兴产业中一些仍可望超出市场预期细分行业,如受益于营业税改增值税的相关公司、节能环保(“十二五”投资规模超预期)、轿车柴油化、海洋工程(油服行业未来几年处于上升周期)等;三是周期型行业中,供求结构好、估值较低的水泥、煤炭等;四是估值接近历史低位的金融行业,重点看好人寿保险子行业、证券行业。

      嘉实增长基金指出,A股市场目前估值较低并具有一定的成长性,因此全年来看具有一定的安全边际。但其间,随着通胀的起伏与政策的波动,预期仍将出现明显的波动。在风格方面,大小盘股的溢价目前已处于较高水平,预期2011年在此基础上难以进一步扩大。

      交银成长基金也认为大市值股票和中小市值股票的估值差异很难进一步扩大。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市场的运行轨迹将从估值推动过渡到盈利驱动,具备扎实的盈利增长的行业和公司的股价有望有较好的表现,市值大小和行业背景将相对淡化。

      华宝保康消费品基金观点较为鲜明,表示配置主线看好以地产、银行、农产品以及带资源属性的大消费,其次兼顾食品饮料、医药等消费类板块中的低估值个股。其背后的逻辑在于,判断未来美国复苏将会与新兴市场形成共同争夺资源的局面,同时新兴市场的货币紧缩政策难以对冲美国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 2011年上半年流动性和基本面都支持大宗商品、农产品等资源品的价格继续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