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理财一周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增仓周期股 基金去年四季度“攻防易位”
  • cnstock
  • 每日关注
  • 去年四季度25家基金公司“进账”缩水明显
  • 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沪港共赢
  • 基金:一季度市场难以出现整体性机会
  •  
    2011年1月21日   按日期查找
    A1版:市 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A1版:市 场
    增仓周期股 基金去年四季度“攻防易位”
    cnstock
    每日关注
    去年四季度25家基金公司“进账”缩水明显
    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沪港共赢
    基金:一季度市场难以出现整体性机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去年四季度25家基金公司“进账”缩水明显
    2011-01-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丁宁 ○编辑 陈羽 张亦文

      ⊙记者 丁宁 ○编辑 陈羽 张亦文

      

      随着首批25家基金公司2010年四季报的公布,基金在去年四季度的财务数据也部分浮出水面。从目前的统计情况看,25家基金公司都有正利润,但是与三季度相比,“进账”有所下降。

      天相数据统计显示,从公司角度看,25家基金公司当期全部实现盈利,实现利润共计492.32亿。其中华夏、嘉实及华安三家基金公司收入最丰,四季度分别实现利润87.52亿、70.49亿及51.75亿。

      不过,与三季度相比,这25家基金公司在四季度的进账明显缩水。数据显示,25家基金公司四季度实现利润环比下降近六成,收益下降幅度最大的基金公司四季度环比“少赚”了近八成,缩水幅度最小的基金公司也比三季度下降近两成。

      “不是基金四季度赚钱能力下降,而是四季度的钱不好赚。”分析人士认为,与去年三季度上证指数上涨近15%相比,四季度A股市场一波三折:10月份在全球流动性空前宽松、国际大宗商品大幅上涨的背景下,金融地产煤炭有色等权重板块推动大盘大幅上涨,但此后随着通胀压力加大,货币政策呈现出连续收紧的态势,导致反弹未能延续,市场重新回落整理,整体四季度指数仅上涨5%。“蓝筹行情昙花一现,市场热点迅速切换,使得基金调仓难度加大,甚至踏空踏错行情,因此拉低了基金当季收益”。

      从类别看, 25家公司股票型基金去年四季度实现利润294.70亿,混合型基金实现利润180.05亿元,偏股型基金依旧是基金中的“创收大户”。

      四季度债券市场亦是经历了大幅震荡,央行的首次加息打破了此前的多空平衡,市场感受到了政策转向的确定性,同时受新债供应恢复和资金偏紧的影响,市场出现一定程度的恐慌现象,收益率曲线大幅上升;另一方面,随着第二轮新股询价方式改革的实施,打新股的不确定性增大,且当前发行市盈率再度走高,潜在收益空间大幅下降。数据显示,25家基金公司四季度债券型基金实现利润6.11亿,而三季度同样25家公司债基取得利润为11.92亿。

      此外,QDII基金、货币型基金和保本基金也有所斩获,四季度分别实现利润8.90亿、2.16亿和0.4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