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观点·专栏
  • 5:信息披露
  • 6:信息披露
  • 7:公司
  • 8:市场
  • 9:市场趋势
  • 10:开市大吉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69:信息披露
  • 70:信息披露
  • 71:信息披露
  • 72:信息披露
  • 73:信息披露
  • 74:信息披露
  • 75:信息披露
  • 76:信息披露
  • 77:信息披露
  • 78:信息披露
  • 79:信息披露
  • 80:信息披露
  • 81:信息披露
  • 82:信息披露
  • 83:信息披露
  • 84:信息披露
  • 85:信息披露
  • 86:信息披露
  • 87:信息披露
  • 88:信息披露
  • 89:信息披露
  • 90:信息披露
  • 91:信息披露
  • 92:信息披露
  • 93:信息披露
  • 94:信息披露
  • 95:信息披露
  • 96:
  • 97:信息披露
  • 98:信息披露
  • 99:信息披露
  • 100: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封面文章
  • A5:基金·封面文章
  • A6:基金·封面文章
  • A7:基金·基金投资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视点
  • A11:基金·市场
  • A12:基金·专访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对话
  • A16:基金·人物
  • 基金一季度投资关键词:寻找估值洼地
  • 基金妙语
  •  
    2011年1月24日   按日期查找
    A6版:基金·封面文章 上一版  下一版
     
     
     
       | A6版:基金·封面文章
    基金一季度投资关键词:寻找估值洼地
    基金妙语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基金一季度投资关键词:寻找估值洼地
    2011-01-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见习记者 郭素
      漫画 高晓建

      随着2010年四季报的公布,基金对未来市场观点浮出水面。多数基金称2011年一季度或无整体性机会,其后市场在通胀缓解背景下震荡上行概率较大。基金苦寻“低估值”与“高成长”的价值洼地,较三季度更多关注低估值传统周期行业,同时不放弃具有确定高成长性的新兴产业机会,行业配置或更趋均衡。

      ⊙见习记者 郭素

      1 一季度市场预期偏谨慎

      季报显示,基金对2011年一季度行情谨慎者占上风。普遍认为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确定性较大,但通胀可能给政策带来较大压力,A股市场一季度或无系统性机会。华夏系基金称,通胀形势如何演化将决定2011年市场能否产生全局性行情以及结构性机会的来源,一季度难以出现整体性机会。

      嘉实增长基金认为,2011年对中国而言,经济增长问题并非主要矛盾,预期全年经济有望继续保持9%以上的增长,但通胀可能给政策带来较大的压力,并可能对资本市场造成较大的扰动。12.5经济的转型工作将正式启动,对诸多微观领域带来一定的影响。

      华宝保康消费品基金也指出,2010年一季度市场将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这种通胀不仅来自国内充裕的流动性和中长期看涨的劳动力成本,也来自国外的输入性通胀。

      金鹰中小盘基金对一季度市场走势持中性态度,认为市场短期将以震荡为主,形成系统性机会和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都不大。其背后的逻辑在于,一季度通胀压力犹存,政策仍将处于偏紧状态,股市表现将继续因应政策而变。另一方面,全球经济仍在缓慢复苏,国内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经济基本面向好、流动性增速下降、政策相机抉择增强、经济转型渐次推进等因素合力作用下,市场震荡仍是主基调。

      作为去年的股票基金业绩冠军,华商盛世成长对市场判断偏乐观。华商盛世成长指出,虽然2011年年初市场正胶着于对经济即将触底再回升的希望和对通胀、信贷的担心,但由于权重股估值很低下跌空间有限,未来一段时间内市场向上概率仍将大于向下概率。

      2 估值修复行情或可期

      一季度通胀或成为短期制约市场的重要原因,而一旦通胀得到缓解,市场有望整体性上升,届时估值较低的周期股或有更好的表现。华商盛世成长基金、华夏复兴基金等均持有此观点。

      华商盛世成长基金分析,2011年可能先经过一个“类滞胀”的阶段,之后将进入经济复苏增长阶段,未来市场震荡上行概率较大。2011年政府在宏观调控中非常注意兼顾经济增长、控制通胀和经济转型,概括的讲,就是经济增长的确定性越高,控通胀的力度会越大。因此在2011年上半年的经济短期触底和回升期,不必过于担心宏观调控。如果确实如此,那么反映经济周期启动的周期性品种将有较多的投资机会。

      华夏复兴基金指出,在通胀压力较大、政策较紧的背景下,2011年一季度市场难以出现整体性的机会,主要是结构性的机会。其后,如果控通胀的货币政策和行政措施的效力逐渐显现,通胀压力有望得到缓解,市场的风险偏好会重新上升,在经济平稳增长、股市估值较低的背景下,可能会出现整体性的机会,估值较低的周期型个股会有更好的表现。

      大摩领先基金认为,2011年A股市场或将以震荡为主,多结构性机会。指数的上行高度,或来源于经济全部转好过程中周期股和资源股上涨的高度,而非取决于高估值中小股票的持续上涨。

      3 寻找价值洼地

      季报中,“低估值”与“高成长”成为众多基金反复纠结的关键词,透出市场情绪从中小盘股一枝独秀逐步转向各行业价值洼地的信息。基金预计2011年传统蓝筹与新兴产业的估值差距将逐步收窄,行业配置或回归均衡。

      诺安灵活配置基金用“返璞归真”形容2011 年中国股市。其解释是,那些具有核心竞争力、为股东持续创造价值的企业,无论是属于新兴产业还是传统产业,都将脱颖而出。而那些给予了过高期望、没有实质价值支撑的品种,将原形毕露。

      价值回归逻辑下,基金视野更加开阔,配置更趋均衡。华夏复兴基金指出,随着控通胀的货币政策和行政措施的效力会逐渐显现,组合的结构需要相应增加周期股的权重,以使其更为均衡。在具体行业配置上偏好几类:一是受益于消费长期增长趋势的相关行业,如白酒、乳业、连锁百货、医药等行业中的优质企业;二是战略新兴产业中一些仍可望超出市场预期的细分行业,如受益于营业税改增值税的相关公司、节能环保(“十二五”投资规模超预期)、轿车柴油化、海洋工程(油服行业未来几年处于上升周期)等;三是周期型行业中,供求结构好、估值较低的水泥、煤炭等;四是估值接近历史低位的金融行业,重点是人寿保险子行业和证券行业。

      银河行业优选基金指出,一季度配置的思路将从前期消费和新兴行业为主向均衡配置过渡,增加周期股和中盘股的配置,重点寻找个股的超额收益,通过细致的研究和集中的持股来保证投资业绩的最大化。

      易方达行业领先企业基金指出,2011年考虑到经济中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行业配置将适度均衡,重点关注几类行业的投资机会:一是高端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行业、新能源行业等政府鼓励的行业;二是反映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特征的新兴细分行业;三是周期性行业可能存在的系统性机会;四是明显受益于“十二五”规划的行业。

      华宝保康消费品基金表示,未来配置主线看好以地产、银行、农产品以及带资源属性的大消费,其次兼顾食品饮料、医药等消费类板块中的低估值个股。其背后的逻辑在于,判断未来美国复苏将会与新兴市场形成共同争夺资源的局面,同时新兴市场的货币紧缩政策难以对冲美国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2011年上半年流动性和基本面都支持大宗商品、农产品等资源品的价格继续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