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开市大吉
  • 9: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0:信息披露
  • 11:圆桌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市场
  • A7:基金·私募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专访
  • A16:基金·人物
  • 基金新年投资难题:坚守还是“反手”
  • A股投资步入
    “精选个股”时代
  •  
    2011年1月31日   按日期查找
    A6版:基金·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A6版:基金·市场
    基金新年投资难题:坚守还是“反手”
    A股投资步入
    “精选个股”时代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基金新年投资难题:坚守还是“反手”
    2011-01-3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吴晓婧
      漫画 高晓建

      2011年投资开局,市场表现可谓跌荡起伏,急涨急跌现象几乎隔日出现!就连机构投资者也大呼“看不懂”。

      市场参与各方的心态受政策调控影响变得越发脆弱,对公募基金而言,过去一个月多少有些痛苦,痛苦不仅因为高估值个股的大幅杀跌,还有始料未及的市场变化令投资抉择再度处于十字路口。

      对于那些仍然守着较高仓位的公募基金而言,如何抉择,恐怕更为痛苦。此外,对于周期股与成长股的选择,基金始终处于两相矛盾的格局,尤其随着通胀因素的不确定性提升,重仓股的任何配置策略似乎都面临两难困境。

      2011年投资开局,基金就遭遇投资难题,基金投资将走向何方,本周《基金周刊》予以关注。

      ⊙本报记者 吴晓婧

      难题一:成长股VS周期股

      从一月份以来的市场运行来看,周期股短期相对抗跌,而成长股则已经面临着估值回归。

      目前基金投资的困境在于,无论是重仓周期股,还是青睐成长股,似乎均处于两相矛盾的格局,尤其随着通胀因素的不确定性提升,重仓股的任何配置策略都面临两难困境。

      就周期股而言,良好的业绩支撑和不利的政策压制,尤其以房地产、金融为最,在经济稳定增长的预期之下,低估值周期股具有较高的价值吸引力,却面临流动性紧缩、地方融资平台清理、房价调控等政策高压。

      就成长股而言,政策红利支持和经济转型的大趋势较为确定,而高风险以及缺乏业绩支撑也使得其估值较难确定,而成长股的投资也较容易引致泡沫。

      “长期而言,成长股依然是投资的主要方向。”上海一合资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表示,“与同行交流下来,大多数基金经理还是坚定看好大消费与新兴产业板块,其最大的原因在于经济转型。”

      事实上,这一共识在基金操作中已经明显体现出来,其直接表现在于基金对于消费和新兴产业板块的超配。而对于周期股的投资,基金更加倾向于波段操作,即关注周期股的周期性机会。

      大成策略基金经理周建春认为,2011年市场难以出现明显的结构性机会,主要原因是行业前景良好的新兴产业板块整体估值水平过高,存在透支的可能;而传统产业中蓝筹股估值优势明显,但是估值水平受制于流动性也很难大幅提升,预计市场整体呈现震荡走势。坚持看好长期受益于经济结构转型、收入结构变化和人口红利的医药、食品饮料等行业,以及估值合理的新兴产业中的成长型公司。

      不过,不少基金虽然坚守成长股,但对于通胀导致企业成长性受到抑制的风险表示高度关注。例如,天治基金经理秦海燕认为,“小盘股的前期调整,市场的风险基本被释放的较为充分,但是真的会不会因为通胀导致企业的盈利出现下滑,导致盈利预测低于市场预期,从而使现在的低估值仅是个假象的问题,我们认为还有待观察,由于上半年大家关注的重点指标以中短期的为主,所以市场可能还是以震荡为主,我们认为符合产业政策导向,估值水平有吸引的公司仍然值得中长期布局,有些前期超跌的高成长的中小盘个股也是今年绝对收益的布局点。”

      此外,“相对均衡”的行业配置则被更多的基金经理提及。正如诺德的一位基金经理所言,回顾“2010年,我们看到周期股与成长股背道而驰,周期股震荡下行,股价跌入低谷;成长股震荡上行,股价升入云端。展望2011年,我们可能会看到周期与成长交融,周期亦有成长,股价修复性上涨;成长亦有周期,股价阶段性修正。”

      在其看来,周期亦有成长意味着2011年,受益于经济的企稳回升,部分周期行业的业绩增长将有所恢复,其股价或有修复性上涨,譬如地产、银行、高端装备、水泥、建筑施工、基本金属等。成长亦有周期则意味着2010年政策正常化和通胀背景下,抗通胀的消费品和政策重点扶持的新兴产业持续赢得市场关注,估值中枢不断上移,股价持续震荡上行。展望2011年,龙头公司的年报低于预期可能引发“成长股也有周期性”的巨大担忧,其股价或出现阶段性修正,譬如TMT、新能源、节能减排等。

      难题二:择时VS坚守

      市场在2700点一线窄幅震荡,虽然基金加仓、减仓的“腾挪”空间并不大,然而,对于疲软的A股市场而言,波段操作依然成为部分基金首选投资策略。不过,择时历来是把“双刃剑”,踏准了节奏可为投资业绩“锦上添花”,踏错了节奏无疑会面临扩大损失的风险。

      此外,需要主要的是,由于通胀依然承压,2011年整个政策都将继续紧缩,但政策出台的时点与节奏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这无疑会造成部分受政策影响较大的行业短期内的剧烈波动,进而加大基金经理择时的难度。

      1月份短短4周,基金仓位减了又加,这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基金依然偏好择时,其调仓、换股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市场的上下波动。

      具体来看,一月份的前三周,多数基金选择了收缩战线,主动减仓,基金仓位连续三周下移。连续杀跌之后,市场做空动能有所缓解,上周部分基金仓位有所回升。

      从上周影响市场的各因素来看,随着央行减少公开市场操作,以及逆回购促使资金回流,显示偏紧货币政策短期放缓;另一方面,中美会谈新的进展为2011年经济提升信心;受此影响上周股指温和反弹,指数收复2700点。基金仓位动向上,上周基金以稳定持仓为主,平均仓位略有回升,少数基金在大跌过后进行了较为显著的补仓。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监测,上周以股票为主要投资方向的主动型基金仓位略有回升。可比主动股票基金加权平均仓位为86.23%,相比前周回升0.7%;偏股混合型基金加权平均仓位为81.99%,相比前周回升0.36%;配置混合型基金加权平均仓位72.88%,相比前周下降0.54%。测算期间沪深300指数反弹2.78%,因此有一定的被动增持效应;但扣除被动仓位变化后,仅股票型基金略有主动增持。

      此外,非股票投资方向的其他类型基金上周仓位回补较为明显,尤其是少量投资股票的偏债类基金。其中,偏债混合型基金加权平均仓位23.37%,相比前周回升2.35%;债券型基金加权平均股票仓位11.48%,较前周大幅回升3.25%。

      具体来看,扣除被动仓位变化后,83只基金主动减仓幅度超过2%,占全部测算基金的16%;其中21只基金主动减仓超过5%。另一方面,仓位小幅回补的基金数量上升明显,110只基金主动增仓超2%,占测算基金的21%,其中30只基金主动增仓幅度超过5%。

      德圣基金认为,从目前仓位分布来看,对后市持谨慎乐观态度的基金仍占多数,如市场中主流的大型公司华夏、南方、嘉实、大成、广发等,旗下偏股基金平均仓位均高于或接近重仓;少部分基金公司明显看空市场,如国投瑞银、泰达宏利、招商等旗下部分偏股基金,仓位降至70%或更低水平。

      在业内人士来看,未来一季度,随着紧缩性政策的加强,季末高仓位会随着市场表现的强弱有所改观,但是仓位下调的幅度不会很大。其原因在于,基金对后市经济看法仍未有较大改变,最多仍是出于回避短期风险的需要。另外,从市场现状来看,在经过1月以来的连续弱势下跌之后,基金减仓的成本已大大提高。

      如果基金整体仓位下调的空间有限的话,结构性调整可能会成为多数基金的选择,尤其是在相对抗跌的周期股和未来确定性的高成长股之间的平衡。例如偏向于成长股的基金可能会增加组合中相对抗跌的周期股,而周期股为主的基金,增加确定性的高成长股也会大大提升其阶段性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