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开市大吉
  • 9: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0:信息披露
  • 11:圆桌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市场
  • A7:基金·私募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专访
  • A16:基金·人物
  • 中国基金业:温故知新 期待变革
  • 基金业愿景:国际化突围!
  • 公募基金“松绑”
  •  
    2011年1月31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基金·封面文章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基金·封面文章
    中国基金业:温故知新 期待变革
    基金业愿景:国际化突围!
    公募基金“松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公募基金“松绑”
    2011-01-3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文清 吴晓婧

      ⊙本报记者 王文清 吴晓婧

      

      高速发展的公募基金业,开始遭遇“青春期”的迷惘。随着一系列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当初的制度优势逐渐转变为制度劣势。为公募基金“松绑”,已经成为各方的思考命题。

      只有制度突破,才能进一步释放“生产力”。“从现在开始,基金业应该建立一个更加透明、门槛更低的准入制度。”证监会基金监管部副主任洪磊清楚地意识到,“监管部门应由教练员、运动员的角色逐渐转变为裁判员,致力于更好地保护投资者权益,让市场有更低的门槛、更充分的竞争和更大范围的就业,以此来满足市场要求。监管部门要严格执法,一定要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下一个阶段监管部门应该重点完成角色的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基金业监管“大松绑”的序幕也正在徐徐拉开:从公募基金产品审批、专户理财的准入门槛到基金销售、支付结算甚至交易行为限制,全面放开。进一步的“松绑”,依然在酝酿之中……

      基金销售方面,洪磊认为,一是要多元化销售渠道,“便利店”、“超市”、“精品店”几种模式要并存;二是扩大投资顾问队伍;三是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化的手段,降低销售成本,拓展信息。

      洪磊同时认为,目前我国基金业是实行管理人和托管人共同受托,大股东往往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重视投资人的利益,甚至不尊重职业经理人的正确理念,并已经损害投资人以及职业经理人队伍的信心。“所以,下一步的探索就是组织创新公司型的基金,公司型的基金是职业经理加独立董事构成基金信托的方式,让更多的职业经理人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加深对市场的理解,让更多真正有特色的基金公司诞生,这样才能满足社会的不同需求。”

      制度的突破需要有法可依,对于基金法的修订完善,则成为业内共同的心声。

      作为《证券法》、《信托法》、《证券投资基金法》起草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参与者,王连洲认为,“基金法修改所要达到的目的,应该是推动基金进一步市场化,推动基金能够适应市场对基金管理体制、组织形式、运作方式、产品开发以及监督管理等的多层次、多元化的新需求,促使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在运作机制上的取长补短,推动财产受托管理基础制度的建立与平衡。”

      “随着《基金法》修订工作的完成,离开公募基金的那些高级管理人、基金经理,只要没有违法违纪的,也可以重新注册自己的基金管理公司。”洪磊坚定地认为,“改革的目标应该是人性得到解放,每个人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诚实劳动而获得收益。所以,大家一定要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