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开市大吉
  • 9: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0:信息披露
  • 11:圆桌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市场
  • A7:基金·私募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专访
  • A16:基金·人物
  • 中国基金业:温故知新 期待变革
  • 基金业愿景:国际化突围!
  • 公募基金“松绑”
  •  
    2011年1月31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基金·封面文章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基金·封面文章
    中国基金业:温故知新 期待变革
    基金业愿景:国际化突围!
    公募基金“松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基金业愿景:国际化突围!
    2011-01-3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文清 吴晓婧

      ⊙本报记者 王文清 吴晓婧

      

      积跬步,以致千里。在角力A股市场的同时,基金“大佬”们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快!“国际化、全能型”的资产管理公司成为基金“大佬”们下一个十年的目标。

      作为中国最大公募基金的CEO,华夏基金总经理范勇宏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的基金与国际巨头差距太大!如果说他们是航空母舰,那我们仅仅是一只手摇的小船,不可同日而语。”

      回忆起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范勇宏仍心有余悸,“我确实感受到了对冲基金的巨大力量,作为资本市场上的金融大鳄,呼风唤雨,造成如此之大的冲击!我一直以来的梦想,也与那场金融危机有关,就是希望国内的基金公司有一天能够成为世界级的基金管理公司,与欧美大型基金管理公司相抗衡。”

      在范勇宏看来,中国要成为一个经济大国,同时也应该是一个资本大国。而如果资本大国没有一大批能够和欧美大型基金管理公司相抗衡的基金公司,在资本对外开放的时候会面临很大的问题。范勇宏说,中国已经有最大的银行、最大的保险公司、最大的煤炭、钢铁、纺织企业。但在金融领域最高端,在资本领域,国内的基金与国际巨头的差距太远了。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金融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投资领域的“主力选手”公募基金也有了更广阔的天地。落“子”海外、QDII多样化出海、QFII投顾业务稳中有升,俨然成为基金业的新气象。

      据了解,自2009年9月1日开始,德意志资产管理公司将旗下包括亚洲股票、大中华股票在内的数只由DWS(德意志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的共同基金委托给嘉实国际管理。自嘉实基金成功完成海外并购第一单后,其国际化业务也大幅提速。

      “此次并购的成功,可以看出与外方合作很成功,但这不是终点,而仅仅是起点。”嘉实基金总经理赵学军下一步想做的,是把嘉实国际打造成嘉实走向海外的桥头堡和旗舰。通过嘉实国际这扇门,逐渐扩大海外业务的比重。据了解,目前嘉实国际管理的资产超过20亿美元。赵学军的目标则是,“未来五年,嘉实将把境外资产管理比重从5%扩大到20%。”

      2010年7月,由大成基金香港子公司(大成国际)担任管理人的“大成中证中国内地消费ETF”在港交所上市,值得注意的是,该基金是内地基金公司在香港的子公司推出的首只公募产品!

      在大成基金总经理王颢看来,在海外市场推出公募产品只是一小步,中资资产管理机构要有更加广阔的发展视野。改革开放30年,中国已经在制造业等领域培育出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企业。未来,随着人民富裕水平的持续提升以及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人才最密集、创新最活跃的资产管理领域,一定会涌现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资企业。

      王颢眼中的一流资产管理机构至少具备这样的特征:一是在国内资产管理行业居于领军地位,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有其他竞争对手无法模仿的优势;二是对海外投资者有一定的影响力,具备与外资大行在国内市场直接竞争的实力。“这个目标很难,但我们有信心、有决心也有耐心,通过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实现这个目标。”

      范勇宏亦坦言,“培养能与国际巨头相抗衡世界级的基金公司,虽然有很大的困难,但我们一直在坚持,一直努力往这方面发展。作为个体,我们只能尽力而为。但我们希望在制度上有所突破。只有先进的制度菜能够创造价值,没有先进的、科学的基金管理制度,就不可能培养世界级的基金管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