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司
  • 8:公司纵深
  • 9:市 场
  • 10:市场·动向
  • 11: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12:人物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达沃斯:美欧真正的担忧
  • 货币弹性供给稳定了资本市场预期
  • 企业年会劲刮奢侈风
  • 加快建立境外私募股权资本流动监管新框架
  • 尽力顺势增进财产性收入
  • 循序渐进开征房产税
  •  
    2011年2月1日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观点·专栏
    达沃斯:美欧真正的担忧
    货币弹性供给稳定了资本市场预期
    企业年会劲刮奢侈风
    加快建立境外私募股权资本流动监管新框架
    尽力顺势增进财产性收入
    循序渐进开征房产税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货币弹性供给稳定了资本市场预期
    2011-02-0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温建宁 李 军

      适度改变货币投向,或者减少货币增量,稳定社会流动性总量,甚至以特殊方式“釜底抽薪”,都有助于消除和化解物价上涨的货币依赖。现在,央行给了社会一个明确的资金供给预期,应是最明智的结局。宏观货币政策走向的清晰化,表明央行扶持经济发展的手法日益娴熟,利率市场化也在平稳迈进。这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更多福音。

      ⊙温建宁 李 军

      

      央行1月30日晚发布了《2010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2011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给出了16%左右的初步预期增长率,基本打消了资本市场货币紧缩过度的担忧。自从 1月4日央行周小川行长提出“要有规划、有步骤、坚定不移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思路,人们就很关注央行“十二五”工作重心是否会产生大幅度转移?央行“要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货币条件”会否成为今年央行职责的唯一目标?可以说,所有这些困扰市场的不确定性问题,在央行报告中都能找到相对确定的预期。这预示着央行将采取货币供给的弹性策略,而这种弹性限度目前推断还在有限范围之内,并非超预期、脱离经济基本面的快速紧缩。所以,月末春节前的股市走势给予了积极的回应。

      开年伊始即以调高准备金方式释放了明确的货币政策信号,央行扮演着把好流动性“闸门”的“门神”角色。适度改变货币投向,或者减少货币增量,稳定社会流动性总量,甚至以特殊方式“釜底抽薪”,都有助于消除和化解物价上涨的货币依赖,虽然是实现“把稳定物价作为央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的必要条件,但是却不一定是央行货币政策考虑的唯一条件。那么,可以预见到的一个可能结果,就是一定程度上降低物价,同时保持适度通胀,央行不必将资金闸门关死,市场发展需要这个资金“柴薪”营造热度,资金之水过度不足或严重缺乏,经济就会成为“无本之木”而失去物质根基。现在,央行给了社会一种明确的资金供给预期,应是最明智的结局。

      2011年央行要真正实现稳定物价的首要任务,少不了“两条腿走路”的组合策略。这两条给力的左右腿,一是货币回收的“右腿”,需要在去年多次调准和两次加息的基础上,继续回收流动性的力度要有技术含量。另一是货币供给的“左腿”,需要在去年货币信贷减量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货币供给总量的减少。考虑到今年抑制通胀的任务艰巨,货币供给降幅力度会略大于去年,加上弹性变量降幅预估区间为17%-20%比较合理,对应的信贷总量正好是6.36-6.59万亿之间。央行预估2011年M2增长率16%,是一个相对保守、偏稳健的数字。

      如果把整个流通中的货币需求比作资金池,那么资金池中资金水量大小就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货币投放这个“进水”层面的水龙头水量,另一个是流动性回收这个“出水”层面的水龙头水量。无论哪个“水龙头”水量发生显著性变化,都会影响到资金池中货币需求的满足程度,由此导致需求背后使用资金的成本联动变化,即反映资金供求的市场化利率发生特别的波动。要是在特定条件下需求保持基本不变,那么央行“两条腿走路”的货币政策变化,不仅在源头上将合理减少货币投放,从而影响货币信贷的进水闸门;而且在流通环节进行流动性调节,从而影响资金池的出水闸门,所有这些举措,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资金池资金水位,促使资金供给和需求之间产生落差,进而寻求新的动态平衡。资金需求的饥渴症,必然推动利率水平向着新的动态平衡方向移动,利率的市场化水平理所当然地会跟随性提高。由此可见,利率化改革破冰的最佳时期似乎已经出现。

      12月CPI同比上升4.6%,短期内通胀阶段性控制的可能性大增,央行货币投放的总量逐渐会呈现出相对确定性的一面。这种状况,有利于促使通胀上升的预期弱化,以至于给央行货币政策决策最有力度的引导,把行政性加息的逻辑更多让位于由市场机制形成的利率水平,给利率市场化道路平添了不少确定性的可预见因素。而利率市场化有助于更好地解决转型期各种金融和经济问题。

      首先,通胀不排除出现阶段性反复的可能,通胀预期减弱的现实及CPI逐渐回归均值的特征,预示着利率市场化进程将呈螺旋式的上升形态。即10月、12月央行两度果断加息回收和冻结流动性后,以及发改委出台物价干预管制的严厉措施后,食品类价格年底涨幅惯性增长过程受到抑制,蔬菜类价格回落明显拉低了CPI月度数据,通胀预期管理另辟蹊径的创新思路初步见效。

      其二,央行把紧流动性闸门可能使社会资金需求出现缺口,央行为此需要设计一种指数曲线式的递降过渡期,这也预示着利率市场化步伐可能加速。新年一个月来贷款资源的稀缺性表现得十分突出,商业银行纷纷调高了贷款利率,利率上浮10%至45%不等,说明利率市场化的步伐已经渗透到了信贷前沿。

      其三,央行在兼顾经济发展和管理通胀预期之间承担多重使命,利率市场化是央行完成使命扮演好多重角色的关键。为了支持经济复苏和发展,央行要提供适度货币供给;另一方面,央行需要把好货币流动性的总闸门,又肩负着引导信贷总量合理增长的重大使命。解决这些难题的最佳选择,就是利用好市场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利率市场化就是绝佳的金融资源配置方式,把货币增量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其四,利率具有的价值发现功能使其回归利率真实水平。“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体现了央行货币政策灵活性,而利率市场化调节则体现了商业银行信贷资源使用上的灵活性。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适度利率市场化调整,在源头上树立使用资金的市场协议利率,消除廉价资金使用者的投机套利行为,从而为稳定物价创造客观条件。

      央行货币政策的准确性,也是资本市场之福。宏观货币政策走向的清晰化,其实已经表明央行扶持经济发展的手法日益娴熟,这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更多的福音。

      (作者单位:温建宁:上海金融学院公共经济管理学院, 李军: 国泰君安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