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闹元宵。这元宵节没到,汤圆还没吃上口,劳动力市场就传来了“抢人”的消息。东部要人,中西部也要人,一场招工大战在所难免。
农民工“吃香”了。尤其在东部沿海地区,农民工开始紧俏起来。要招人,工资不加码不行。而中西部地区正在成为建设热土,农民工需求量很大,也开始向家乡兄弟张开双臂。
这场“抢人”大战是好事。它好在哪里呢?这里面又反映出什么问题呢?
先说农民工一面。有报道称,近三年来,农民工后备力量减少了2000万人,差不多每年要减少600多万人。600多万,这不是一个小数字。它对农民工的直接意义就是,劳动力值钱了,可以涨工资了,可以增加收入了。
而随着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农民工兄弟发现,现在不出远门就可以找到和东部一样的工作了。所不同的是,在家乡工作,不要长途跋涉,背井离乡,还可以照顾家庭孩子,也能省钱。
另外,更重要的是,由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率高于东部,加上政府转移支付加大,也使中西部地区的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发生了快速变化。这对农民工来说,也就没太大动力往东部跑了。
再说企业和投资者一面。同样有报道称,近两年来,各地都出现了加薪潮。由于东部地区经营成本不断高涨,不少企业开始往中西部地区走,这就使得中西部地区出现了很多投资机会。
由于中西部地区存在明显的资源和成本优势,要获得比东部地区更高的收益,投资人自然会把眼光放到中西部去。敏感的股市对此已经有所反应。而对企业来说,这也是生死一张牌,借此可以尝试一下浴火重生的味道。
而从更宏观的层面看,出现这种情况,正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反映。当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吸引力不断加大,一是可以优化人口的区域分布,二是可以优化产业的区域分布,三是可以逐步化解二元经济结构的痼疾。
等到哪一天,春运不像现在这样超负荷,尤其是农民工不再成为春运大军,这就说明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成功了,国民经济整体上更均衡、更协调、更合理了。
当然,任何经济现象从来都不是只有光鲜亮丽的一面。在这场“抢人”大战中,也暗藏了三个更值得关注的深层次问题。
一是整个社会的劳动力成本在提高。中国的劳动力优势恐怕要快速减退;二是产业转移是否成功。如果简单复制东部模式那是不乐观的;三是中西部地区的自然、社会、人文资源承载力问题。这个问题更复杂,更需要小心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