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开市大吉
  • 9: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五大因素使食品价格持续上涨
  • 外汇局:“两房”债券投资
    主要潜在风险已化解
  • 大师们如何逆向投资
  • 人民币一次性大幅升值既无必要也不可行
  • 我国将对提前退休一次性补贴征收个税
  • 易纲:“十二五”将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开放
  • 部分东部省市土地问题整治成效显著
  • 银监会发布信托公司净资本计算标准
  •  
    2011年2月14日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要闻
    五大因素使食品价格持续上涨
    外汇局:“两房”债券投资
    主要潜在风险已化解
    大师们如何逆向投资
    人民币一次性大幅升值既无必要也不可行
    我国将对提前退休一次性补贴征收个税
    易纲:“十二五”将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开放
    部分东部省市土地问题整治成效显著
    银监会发布信托公司净资本计算标准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五大因素使食品价格持续上涨
    2011-02-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苑德军

      鹏华基金邀您关注

      □作者 苑德军

      作者系

      中国银河证券公司

      研究所执行总经理、博士生导师

      今年1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即将出炉,人们高度关注的CPI有可能又一次突破5%甚至再创新高,而食品价格上涨仍是推动目前CPI上涨的主要动力,且未来物价变化很大程度上将继续受制于食品价格的变动。那么,未来食品价格究竟将呈现出怎样的变动趋势呢?在笔者看来,食品价格上涨将成为一种常态,其判断的主要依据有以下五方面理由。

      一是,耕地面积逐步减少,使食品价格难以稳定。土地是粮食之母,而粮食价格稳定又是食品价格稳定的基础。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4亩,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一些省市人均耕地甚至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的警戒线。而城市化、工业化的迅速推进,大量耕地转化为商品房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由于城市化、工业化至少在10年内还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耕地面积减少的状况还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这势必影响农产品供给数量进而抬高食品价格。去年下半年以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蔬菜价格大幅上涨,蔬菜种植面积大幅缩减是个重要原因。耕地面积减少,已成为稳定和均衡食品供求的主要掣肘。

      二是,农业生产成本上升,使食品价格面临持续上涨压力。这种上升表现在两方面:其一,物质成本的上升。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价格和化肥、农药、塑料薄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抬高了农业投入品价格;土地流转承包费用的逐步提高,则提高了土地成本。其二,人力成本的上升。我国经济现已进入“刘易斯拐点”,劳动力供给由过剩转向局部和结构性短缺。而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失衡,成为推动劳动力价格上涨的直接动力。另一方面,我国在城市要逐步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在农村又要逐步形成务农收入稳定增长机制,这两种机制也是导致劳动力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可以说,农业生产成本提高,是推动食品价格上涨的一个长期性因素。

      三是,国际农产品价格的带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已成为推动国内食品价格上涨的外部动因。特别是要看到,国际农产品价格不仅有商品属性,还具有金融属性。如今,农产品定价机制更加复杂化,农产品价格不仅与农产品供求关系密切相关,还要受制于国际投机资金作用下的农产品衍生交易价格的变化。在美元贬值、全球粮食生产形势严峻、投机资金炒作加剧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国际农产品面临价格逐步走高压力。这种外部因素很大程度上还将继续对我国食品价格向上产生推动作用。

      四是,国内货币超发,为食品价格上涨提供了适宜的货币条件。2010年年底,我国广义货币余额已达72.6万亿,较2000年增长了437%。货币供应量激增,不仅扭曲了农产品供求关系,而且为农产品价格炒作提供了资金基础。去年“蒜你狠”、“豆你玩”等小品种农产品价格飙涨,就与投机炒作直接相关。货币超发对食品价格的负面影响,短期内难以消除。

      五是,自然灾害的影响。尽管自然灾害是影响食品价格的随机扰动因素,但我国幅员辽阔,每年总会有局部地区发生自然灾害,对相关粮食品种价格也将产生影响,如今年出现的“南冻北旱”可能拉高小麦价格。在全球气候变化异常的情况下,自然灾害已成为推动食品价格上涨的不容忽视的因素。

      有人认为,我国粮食连续7年丰收,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食品价格不可能持续向上。这种认识有失偏颇。我国粮食总产连续十几年在1万亿斤左右徘徊,所谓的“供求平衡”不过是一种“紧平衡”,其长期、持续平衡的基础并不牢靠。即使国内粮食供求较为稳定,但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照样也会带动国内食品价格上涨,粮食丰收并不必然保证国内食品价格稳定。所以,我们不能小视未来食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应对食品价格上涨趋势要有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警醒。

      在上述因素中,政府的政策措施对劳动力成本变化和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可能会“力所不逮”。但政府要做的,是从增加供给和抑制需求两方面入手,切实保证耕地面积,实实在在增加农业收入,努力提高抗灾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农产品供给,同时加强货币政策调控,保持合理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严厉打击农产品投机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