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记者 石贝贝 ○编辑 王颖
《上证人物》:此次金融危机的应对过程中,国有化似乎成为最后救济各大金融机构的杀手锏,成为一种特殊的金融监管手段。你对金融机构国有化现象怎么看?未来金融机构是否会有一场“去国有化”的浪潮?
郭儒博:金融机构的国有化不会是一个趋势。未来5-10年,随着银行资本流动性加大,各国政府监管要求提升,我们会看到金融机构的健康度也会越来越高,我们会看到金融机构会采取各种各样手段来积累他们的资本金、改善杠杆率等。然而,从经济增长角度而言,上述趋势未必会促进欧美经济增长。
事实上,过去几年很多金融机构实行了国有化,其目的在于政府希望通过国有化措施保护这些金融机构,因为这些没有足够的流动性来维持运营,甚至出现破产。从政府角度来说,政府收购金融机构并非其本身意愿,我认为约40%的政府希望越快卖掉所收购的金融资产越好,政府并不希望继续持有这些金融资产。
《上证人物》:瑞士金融机构以保护客户隐私著称,但若遇到外国客户所在国家政府法律的追溯,作为金融机构,应当如何选择平衡?
郭儒博:这总是一个问题,不同国家有不同法律,他们总是希望也希望客户既能遵循本国法律,也能遵循客户存款所在国家的法律,当然每个国家法律都是不相同的,但是我坚信客户能够做到遵循上述这些法律。
事实上,瑞士政府也已对此采取了措施。瑞士金融机构的客户,在存款的时候必须能够遵循瑞士当地法律,比如《反洗钱法》,按照此要求,客户必须能够证明他们的存款是自己所拥有,因此现在在瑞士开设账户比以前更为困难。
过去也出现,其他国家要求瑞士的银行协助调查他国客户在瑞士存款状况的问题,瑞士政府也受到压力,希望瑞士的金融机构能够协助调查,但这比较困难,一些客户在一个国家的税务问题,极难从另外一个国家反映出来。
这些要求主要来自部分欧洲国家,当前瑞士政府也在与这些国家商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当然,寻求适合各个国家的统一解决方案并不容易。
《上证人物》:你对于此次危机爆发以来金融监管方面的成效如何评价?
郭儒博:金融改革是我们必须坚持的一条生命线。上周我与巴塞尔协议委员会委员以及一些大型金融监管机构负责人会面时,就讨论过这个问题,我们肯定要持续不断在金融改革方面前进。现在很明显,全球监管对于金融机构和银行资本金等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全球性金融机构而言,接下来如何进一步推进金融机构改革是我们关注的热点。目前有很多金融改革正在静静进行着。
《上证人物》:你认为当前金融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郭儒博:毫无疑问,我们已经看到,并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看到政策和监管对银行和金融的显著影响。也许主要的挑战并不是监管本身,而是以何种形式制定规章的不确定性。虽然我们现在可以更清楚地预见未来世界各国监管制度的大致形式,但是资本数量、资本质量、多监管机构、监管套利等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仍然存在。
新的监管措施正在推动银行业务模式发生变化。各种形式的监管会是一个挑战。但毫无疑问,并正如过去常发生的那样,它将为我们调整业务方向创造机会。一旦我们了解了游戏规则,我们就可以预期:我们的客户、员工和股东都将会取得成功。
《上证人物》:怎么看这场危机对经济的持续影响?
郭儒博:这是一场历史性挫折。目前发达经济体所面临的最严峻的宏观经济挑战是:如何想方设法在提高增长和降低失业率的同时恢复财政健康。货币政策自有作用——见证了美联储非同寻常的量化宽松政策。但是,速效药是不存在的,万能药同样不存在。挽回已发生的损失需要时间。一些人将这一悲哀而痛苦的现实唤作“新常态”。当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世界经济的恢复能力和灵活性,以及一些已经做出的重要调整。在我看来,这些正在为未来数年的可持续复苏铺平道路。
《上证人物》:你如何看未来中国经济的成长性?
郭儒博:经济恢复的主要来源是新兴经济体。得益于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资产负债表的强有力支撑,中国、印度、巴西的活力依旧完好无损。新兴经济体目前已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贡献力量。例如,自2009年年初起,世界经济近三分之一的增长来源于中国一个国家。
我们预计今后五年中国经济依然会强劲增长。我们预测,中国中期实际GDP 增速将在8%至8.5%之间,而2011 全年将会超过9%。这虽然低于中国在危机爆发前公布的11%至12%的增速,但仍为全球最快的经济增速之一。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意味着中国将会实现持续的收入增加,市场进一步的发展和开放,对大宗商品需求的不断增加。而中国对全球趋势和事务的影响也将与日俱增,且不可阻挡。
我们还认为,中国国内的“崩溃”风险被过分夸大了。目前房地产市场的平衡状况比看空者建议的情况要乐观。工业生产力过剩只限于人们熟悉的一些行业。而且目前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在迅速增加,也就是说边际收入差距正开始再次缩小。因此,经济前沿的主要风险是与强劲增长有关联的那些风险,即需要管理房地产和资产市场以避免新的泡沫出现,并且还需要牢牢控制通胀。
当然,我们也认为,中国应该利用这种非常积极的增长环境进行改革:使利率自由化,调整资源价格,采取有约束力的国企分红政策,改善社会保障网络体系并转向以市场为导向的汇率机制。诚然,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个充满智慧的国家需要竭尽所能才能确保继续体现自身潜力,但是我相信它能够做到。
中国和其他主要新兴经济体一样,不仅要在不加剧通胀的前提下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还要为减轻全球失衡作出贡献。它们定然会继续成为支撑世界经济的主要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