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对宏观经济颇有心得的公募基金老总们,不得不面对一个崭新的投资环境,那些原来可能导致投资机会的因素不再意味着机会,那些原来不是机会的因素,现在却可能是机会。而且,现在机会消逝的速度比它诞生的速度还快。
⊙本报记者 周宏
准备金率上调背后
刚刚过去的周末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都与通胀息息相关。年内第二度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即是如此。
深圳一家基金认为,这次准备金率上调凸显央行对通胀的忧虑及控制通胀和通胀预期的决心,但对市场资金面的影响将弱于1月份。而成品油价格的上调也显示通胀压力依然高企。维持此前紧缩性政策仍将继续的判断,并认为加快人民币汇率调整将有助于控制通胀。
该基金认为,本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后,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已达19.5%,小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则在17.5%-19.0%,均创历史新高。0.5个百分点的上调将从银行体系中抽走约3500亿元的流动性,但在当前时点推出该措施对市场资金面的影响将弱于1月份。
而上海一些基金则认为,本次上调准备金率和1月份旺盛的贷款行为、以及热钱流入,某种程度上后者恰恰是前者的因而非果。因此,这些基金认为,未来不仅不会积极调动汇率,相反还会控制汇率。
仅仅是一个汇率方向,不同的逻辑下就是不同的观点。
CPI数据的市场解读
同时关于最新公布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以及它对市场的影响,也有不同的说法。
汇丰晋信基金认为,政府在明了通胀压力的背景下进行CPI数据的调控,目的是想在控制通胀和维持经济增长之间做出一个权衡。虽然不得不进行货币政策调控,但长期目标确实不希望通胀对长期经济增长产生压力,因此,国企并购重组这样的主题类投资机会将不断受到市场关注。
农银汇理则认为,目前投资者较为担心的是全球量化宽松政策之后所带来的通货膨胀问题,如果我国 CPI居高不下,央行将持续出台紧缩政策压制流动性。 但鉴于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新兴产业渐现端倪,整个经济周期也处于上升周期的起点,整体市场比较安全。短期内,周期类股票的走势会强于非周期类,其中包括煤炭、水泥、部分金融地产;但长期来说优质企业可以通过业绩的高增长来不断抹平高估值,从而产生一批长期的大牛股。
对于CPI的解读和投资方向,不同的基金公司也存在不同的差异。
结构转型的动力和压力
至于更长期的经济转型,则投资逻辑和思维更加发散。
比如对于在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次日,国家发改委宣布上调成品油价格。这个举动,投资各界都充满解读的兴趣。
大成基金认为,上调油价是根据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做出的正常调整,而且涨幅低于同期国际油价上涨。在通胀预期依然强烈的情况下,发改委仍决定上调价格,彰显政府资源价格改革决心。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5%,2010年我国进口原油2.39亿吨,同比增长17%。调价可促进生产企业积极性,保障成品油供应,避免油荒再现;长期来看调价可抑制不合理消费,促进节能减排和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国民经济全局和长远发展。成品油价格上调短期内利好石油石化行业,对于交通运输业则不利。
但也有机构认为,油价上调后是否真正不利交通运输乃至相关行业,更重要的是观察国民经济的成长热度。在目前环节下,国民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强劲,此时上调油价,对于部分油耗大的行业和企业未必无法承受。
这样的分歧与目前纷繁的政策和流动性趋向显然不无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