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
据报,中国能源研究会近日公布,我国去年一次能源消费量为32.5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6%,因此成了全球第一能源消费大国。这不是中国经济追求的目标,更不是应当出现的结果。
也许,很多人都还清楚地记得,在2009年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全球气候大会上,尽管中国作出了极大的努力和庄严的承诺,参加会议的中国领导人和代表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斡旋,并得到了多数国家的认可和接受,但美国等发达国家仍然给中国施加了强大压力,设置了太多障碍。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也是一次能源的消费大国,减排压力很大。同时,中国又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任务很重,能源消费控制的难度很大。
造成中国能源消耗过多、减排压力过大的原因,更大程度上是能源利用率的过低和循环利用水平不高。虽然经过努力和大力探索,并将节能降耗指标与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结合起来,能源利用水平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能耗强度也在持续降低,特别是去年,单位产值能源消费量又下降了4%,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能耗强度仍分别是美国的3倍和日本的5倍。这样的利用率和效率,不仅会加大中国对能源需求和供应的压力,也会大大降低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虽然按照有关分析,随着GDP增速预期的放缓,能源消费需求的增速也会放缓,但如果能源的利用率和循环利用的水平不能有效提高,能耗强度和单位产值能源消费量不能在未来几年内大幅下降,中国将继续身背“能源消费第一大国”之“名”, 而随着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中国在能源利用方面的劣势还将进一步扩大。
而从今年地方政府的投资热情和银行的信贷投放速度来看,要想真正放缓GDP增速预期,难度委实不小。只要地方政府不能从根本上弱化对GDP的追求,粗放发展的现状就很难得到根本改变;另一方面,随着东部地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速度也会加快。但不容忽视的是,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产业,一般都对资源要求很高、能源消耗较大。一旦形成大规模转移,中国将进入新的能源消耗阶段,这对能源供应和价格管理、减少排放,势必构成强大压力。
尤其必须引起重视的是,虽然能源价格越来越高,能源供应压力越来越大,但是,不少企业仍满足于只要有市场、只要不亏损就能生产的格局,显然尚未真正认识到提高能源利用率的重要性,这也是为什么减排任务会前松后紧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有,由于新能源在推广过程中也存在价格过高、使用不太稳定等问题,企业利用新能源的积极性也不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能源消费的控制和约束。
企业节能降耗意识不强,能源消费过多,固然与企业素质有关,如果在政策制定和扶持、资金的分配和调度、信贷工具的运用和调节等方面拿不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往往是,对节能降耗做得好的企业,虽然有奖励政策,但力度明显不够;对高能耗、高浪费的企业,虽然有处罚规定,但力度明显不大,无法让企业在“疼痛”中增强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意识。所以,无论是奖励还是处罚,都应加大力度,提高有效性。特别是对新能源的推广和运用,期待出台更多、更有引导力的奖励政策和推广手段。日本为了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已决定由政府出资331亿日元,用于补助企业减少稀土利用和回收再利用设备的投资。我国由此是否获得些什么启示呢?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