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刚刚度过20周岁生日的资本市场,正站在“十二五”的大门前。与5年前相比,“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变成“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建立多层次市场体系”变成“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显著”和“加快”的措辞,充满着积极的感情色彩,这意味着,决策层和社会各界,对资本市场在“十二五”期间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充满期盼。
无疑,资本市场将在“十二五”期间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这不仅标志着市场历经多年改革发展,已具备更好服务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结构调整和扩大内需的基础和条件,也标志着社会各界对市场发挥基础性资源配置功能的信心和信任度极大增强;这不仅标志着作为重要要素市场的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体制改革中必须重点突破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更标志着未来5年中,社会资本、资金和资源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体量,向资本市场集中。
我国资本市场实现积极、扩张性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扑面而来。在此,我们郑重建议:从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布局出发,迫切需要思考推行积极的股市政策,以充分提高市场效率,最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功能,规避市场风险,焕发市场本身和市场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活力。
积极的股市政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金融体系对资源有效配置具有核心枢纽作用,市场价格是经济活动最为灵敏的信号。这要求我们尽快健全资本市场结构,适应多元化投融资需求,充分发挥市场功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
未来5年,我们要将资本市场真正建设成资源优化配置的场所,利用全社会庞大的流动性为经济结构调整作贡献。用股市将流动性从“魔鬼”变成“天使”。在一个更有效率的股市中,既能助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又可以合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优质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
积极的股市政策是改善金融结构乃至经济结构的需要。近年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发展迅速,但总体上银行间接融资仍占据主导,直接融资比例明显偏低。权威人士表示,这种融资结构,宏观上使金融风险高度集中于银行体系,加大了风险隐患;微观上不利于平衡企业资产负债水平,制约了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
未来五年,我们要完成中国股市容量的“双向再造”。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让股市、债市的容量大幅度提升,让国民资产的资本化程度大幅提升。(下转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