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财经新闻
  • 5:公司
  • 6:市场
  • 7:书评
  • 8:艺术财经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虚拟交易价格比拍卖价格高10倍 “艺术股票”被爆炒
    市场呼唤独立专业评估机构
  • 收藏还是投资?
  • 弘扬南方收藏文化 试水拍卖行业合作
  • 美术馆免费开放
    艺术展事新格局
  •  
    2011年3月5日   按日期查找
    8版:艺术财经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艺术财经
    虚拟交易价格比拍卖价格高10倍 “艺术股票”被爆炒
    市场呼唤独立专业评估机构
    收藏还是投资?
    弘扬南方收藏文化 试水拍卖行业合作
    美术馆免费开放
    艺术展事新格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虚拟交易价格比拍卖价格高10倍 “艺术股票”被爆炒
    市场呼唤独立专业评估机构
    2011-03-0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邱家和 ○编辑 陈羽
      中国第一只“艺术股票”杨培江资产包由深圳首先推出,这是其中所包含的一幅油画《潮汕大吉》
      中国第一家从事“艺术股票”交易的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去年7月开业时的情景。

      继艺术基金大热之后,近日天津市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挂牌的艺术股票又以几乎10倍于拍卖价格的暴涨行情而引人关注。对此,精通实体交易的市场专家断言“不靠谱”;擅长设计虚拟交易产品的衍生品专家却声言现在就下结论还为时过早;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关机构的评估鉴定报告对如此疯狂的行情难辞其咎。

      ⊙记者 邱家和 ○编辑 陈羽

      艺术市场专家:

      “不靠谱!”

      “不靠谱!”这是艺术市场专家伍劲对天津市文化艺术品交易所“艺术股票”火爆行情的感叹。据悉,该交易所1月26日推出天津画家白庚延的作品《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简称《黄河咆哮》)和《燕塞秋》,上市总价分别为600万元和500万元,拆分为600万份与500万份,以1元/份的价格进行申购,截至2月25日收盘,前者报收6.21元,月涨幅621%,市值已达3726万元;后者报收5.75元,月涨幅575%,市值2875万元。

      对此,伍劲认为是过度炒作。因为在基本面上这类“艺术股票”有“天花板”。像白庚延这样的艺术家,其作品的估值,在实体交易中亦即在拍卖场上具有确定性。根据雅昌网的拍卖数据,其作品在拍卖场上的最高成交纪录,是在去年保利秋拍上拍出的《千峰接云图》,为392万元。与用他的作品分拆的股票相比,两者价差几达10倍。伍劲强调,“艺术股票”的奥妙是把同一件作品“拆分”,但拆分不等于变成另一个东西,不会也不应该因此改变其价值。

      这些“艺术股票”与艺术家的作品有如此之大的价格落差,让伍劲想到了股票市场中曾经出现的国家股、法人股等非流通股现象。将艺术家的个别作品打包上市,等于当年只占总股本很小比例的流通股。不过他指出,这样集中少量资金爆炒价格的结果,反而暴露了金融衍生品的本质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却未必会像股市解决全流通问题那样有结果,谁会像法人股股东那样来支付对价呢?毕竟艺术品价值较之公司的资产净值更容易评估。

      他还认为,目前推出的这类交易品种盘子太小,大额交易没法做,主力资金不会参与,只有散户才会被套,换句话说,庄家只能跟散户博弈。另一方面,几家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推出的艺术家都名不见经传,连他们的作品都如此爆炒,那齐白石、张大千这样的大师的作品如果分拆成股票,一旦上市还不得突破10亿元?因此他认为,还不如把足够规模的作品,比如1000张作品做成一个资产包推出,甚或是把齐白石、张大千的作品拿来分拆成股票上市,也许行情才会趋于正常。

      

      “艺术股票”专家:

      不要急于下结论

      “艺术股票”的运作可以追溯到去年7月,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首先推出了全国第一份“杨培江艺术品资产包”;紧随其后的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在去年12月也推出了一份“黄钢艺术品资产包”。

      作为发布“杨培江艺术品资产包”的深圳文交所首家交易商天禄琳琅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叶强可谓推动“艺术股票”吃螃蟹第一人。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已经开设文化艺术品交易所的深圳与上海、天津,三地的做法没什么太大的不同,都是拆分成份额,只是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推出不同的资产包。他这样描述三地的进展:“上海也在尝试,还没有结果,深圳会很谨慎,天津也很谨慎。大家都在互相学习。”

      确实,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2月21日对上述两只股票实施临时停牌,因为自2月15日起出现连续涨停,认定是异常波动。2月23日,该交易所又一口气推出了8个艺术品上市,其中的7件还是白庚延的山水画,还有一件则是一颗4.34克拉的天然粉色钻石。

      对天津的火爆行情,叶强表示目前一切还在观察中,现在就得出结论还为时过早。他相信国家在支持这种尝试的同时也在关注。他说,市场要一边做一边规范、引导,还没到下结论的时候。至于艺术股票的交易价格与拍卖行情的价格落差,他认为这正是人们要关注的,但他又表示不要急于得出结论。艺术股票是崭新的事物,引入其他的经济模型如股票的市盈率等未必适合。他还指出,三个交易所处理艺术股票与实体交易的关系的方法,还未形成一种现成的方法。他表示不要太关注个别产品的交易行情,而要关注划分份额的模式,还要看市场行情在往什么方向走。至于说到目前交易品种盘子太小,他认为这不是问题,盘子可以放大,产品可以增加,这要有一个过程,市场还处在初始阶段,还有待观察。

      

      问题探寻:

      评估报告是症结

      “艺术股票”行情会如此疯狂原因也许很多,但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其中一个原因非常重要,那就是在天津的交易所网站上公布两份艺术品评估鉴定报告。两份报告中,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出具的评估报告认为,《黄河咆哮》现阶段的市场价值约为800万到1100万元,而《燕塞秋》约为650万到900万元;至于它们未来的市场价值预期,前者可望达到2000万到3500万元,后者可望达到1100万到2200万元。而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天津分会的艺术品鉴定证书则认为,前者的评估价是2300万到3500万元,后者的评估价是1700万到260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两份身份不同的报告对行情的判断却如出一辙,而行情的峰值与这两份报告的预测也相当吻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一些业内专家分析,那些虚拟市场的炒家们,或许正是紧贴着实体市场的专家们的路数运作的。问题在于,这两份报告是经过什么程序出具的呢?其对作品的价值评估、对行情的预测有什么根据?这两个机构的专业性、独立性又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