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走产业化道路 方可持续发展
2011-03-0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两会报道组 ○编辑 艾家静
⊙本报两会报道组 ○编辑 艾家静
对于今年国家将建1000万套保障房的计划,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城建控股集团总裁于炼4日表示,只有产业化才是保证保障房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长远之道。
“怎么解决保障房资金问题?长远看,应该走产业化道路,这样,保障房不但不会成为产业负担,而将成为金融机构争抢的项目。”他说,“但是目前不是产业化,而是层层军令状式的政府指令。我们可以把任务向产业化转变,打造健康的保障房产业,如同房地产业。”
对于国家建设保障房的资金来源,于炼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3万亿建设1000万套,第一,看得见的中央财政投入1000亿-1300亿;第二,土地出让金净收益的10%,去年全国收了2.7万亿土地出让金,按50%净收益算,可以收上1350亿;第三,住房公积金的收益,尽管这几年住房公积金达到2万多亿,但是净收益比较低。此外,则依靠不确定因素很大的发债和金融渠道来解决。
“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得走产业化道路。为何不能有公共住房公司?现在搞保障房,有的城市是政府直接做,有的是政府参与,找一家或者几家企业来做,缺乏产业标准。而至于土地保障问题,也只有产业化以后才能有产业立法,因而才能对土地供应有保证。”他说,“还有,保障房小区配套建设资金如何来?必须要产业化,以产业立法形式来搞保障房。”
至于保障房分配机制问题,于炼认为,现在的分配标准还是以收入为标准,实际操作中困难很大。“我认为还是按照有房没房为标准,与收入高低应该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