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两会特别报道
  • 6:两会特别报道
  • 7:两会特别报道
  • 8:观点·专栏
  • 9:市场
  • 10:公司
  • 11:市场趋势
  • 12:开市大吉
  • 13: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4:圆桌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私募
  • A7:基金·公司巡礼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专版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专访
  • A16:基金·对话
  • 提高消费率引导中国经济二次转型
  • 7%绝非只是
    简单数据变化
  • “内生增长,创新驱动”下的投资演进路径
  • 市场机制理应为人的幸福提供服务
  • 土地财政已到尽头
    城镇化需要新思路
  • 寻觅破解“两难”
    最佳平衡点
  •  
    2011年3月7日   按日期查找
    8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观点·专栏
    提高消费率引导中国经济二次转型
    7%绝非只是
    简单数据变化
    “内生增长,创新驱动”下的投资演进路径
    市场机制理应为人的幸福提供服务
    土地财政已到尽头
    城镇化需要新思路
    寻觅破解“两难”
    最佳平衡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7%绝非只是
    简单数据变化
    2011-03-0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谭浩俊

      谭浩俊

      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对于前十年平均增幅高达10%以上的中国经济来说,这显然是个巨大变化。而这是具有战略眼光和战术目的的主动调整,是执政思维和执政理念的有效转变,并非中国经济已无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

      那么,如何才能促成这样的转变呢?问题再清楚不过,它需要地方政府的“精心呵护”。对于早已习惯于用速度来证明政绩、证明发展成就、证明执政能力的地方政府来说,“踩刹车”显然是不太习惯的,甚至是痛苦的。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地方政府已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在城市建设等非生产性领域的投资,可谓是开足了马力,已形成开弓没有回头箭之势,如何调整,如何适应新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地方政府继续按照既定的目标实施,不仅发展的速度会继续高企,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的前提或许会落空。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在经历了三十年的快速发展以后,也已进入了一个拐点,这个拐点,就是如何实现从速度向质量和效益的转变。因为,速度虽然让中国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速度也让中国面临了资源、环境和贸易保护等众多巨大的压力。如果中国经济的发展,仍然满足于高速度的快感之中,而继续忽视资源的集约利用和环境的有效保护,不注意经济总量快速提升带来的强大的外部压力,那么,中国经济的发展势必会越来越艰难。所以,对经济发展目标的调整,是建立在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和经济结构调整能够迈出实质性步伐的基础之上的。不能满足这样的条件和前提,经济发展目标的调整就失去了意义,由此产生的后果也会十分严重。

      同时必须看到,未来几年,中国还将面临物价上涨,甚至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要知道,外汇占款过多、货币超发、民间资本没有出路、热钱随时可能大量流入以及政府融资平台负债累累等,都可能造成物价的快速上涨以及通货膨胀的发生。而中国一旦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和震动都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在调整经济发展目标的同时,如何控制好物价上涨,尤其是通货膨胀的发生,不仅是今年,也是“十二五”乃至更长时间必须认真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如果经济增长目标调整了,而控制物价和防止通货膨胀的工作不能到位,就会严重影响调整的效果,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甚至影响到执政目标的实现。

      这个大变化其实还是整体调整的一个方面。“十二五”规划在调整经济增长目标的同时,还强调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应当说,将这两个方面的调整结合起来,切中了当下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脉搏。

      近些年来,国民收入水平在经济快速发展,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大环境下却增长相对缓慢,居民收入实际增速明显低于经济增速。据统计,扣除价格因素,1979年至2009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9%,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为7.3%和7.2%。如今,经济增速和居民收入指标的一降一升之间体现出了鲜明的政策导向,表明“国家下决心从更多追求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转向更加重视居民收入的提高。”

      现在的关键在于,这种调整和转变能够得到有效实现,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能够跳出名义,走进现实,体现真正的以民为本。同时,要能够通过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为扩大内需打下坚实的基础,使扩大内需成为未来中国经济有效增长的强大动力。

      总之,调整经济增长目标,将速度降下来,绝不是简单的数据变化,而是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含义,具有中国经济标志性的转型的特点。中国经济需要这样的转变,更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只有认识一致、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中国经济转型的目标才能实现,实现中国经济再上新的台阶才大有希望。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