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两会特别报道
  • 6:两会特别报道
  • 7:两会特别报道
  • 8:观点·专栏
  • 9:市场
  • 10:公司
  • 11:市场趋势
  • 12:开市大吉
  • 13: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4:圆桌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私募
  • A7:基金·公司巡礼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专版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专访
  • A16:基金·对话
  • 提高消费率引导中国经济二次转型
  • 7%绝非只是
    简单数据变化
  • “内生增长,创新驱动”下的投资演进路径
  • 市场机制理应为人的幸福提供服务
  • 土地财政已到尽头
    城镇化需要新思路
  • 寻觅破解“两难”
    最佳平衡点
  •  
    2011年3月7日   按日期查找
    8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观点·专栏
    提高消费率引导中国经济二次转型
    7%绝非只是
    简单数据变化
    “内生增长,创新驱动”下的投资演进路径
    市场机制理应为人的幸福提供服务
    土地财政已到尽头
    城镇化需要新思路
    寻觅破解“两难”
    最佳平衡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市场机制理应为人的幸福提供服务
    2011-03-0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温建宁

      温建宁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有机统一、必须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必须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样四点认识和体会。笔者以为,“必须坚持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有机统一”这一条,包含了对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内涵的再认识。

      我们需要的市场经济,只能是中国社会长期建设实践的结晶,是中国历史和现状的必然产物。全面消除贫困之后,首要任务就是探索新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确保粮食稳定增产维护国家战略安全,为“十二五”各项改革攻坚创造适宜的发展环境。其次,扎根在现实国情的土壤中的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拓展、深化、完善,虽然可以学习,可以借鉴,可以借助外力促进发展,但主要还得靠凝聚内力激发潜能,着眼于依靠国人的不懈努力,通过广聚民力广集民智实现创新,去推动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由此,现阶段,设法提高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和生活品质,就成了不可回避的重大现实问题。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条件下,农业生产关系只有靠内涵式增长发展,农业生产活力只有靠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农村市场有效启动只有靠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满足农民消费需求,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成功转移只有靠加大城镇化建设的力度,尽可能多地开辟崭新的发展和消费领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我们需要的市场经济,从出发点上要体现公平兼具效率,从结果上要促进和谐助推发展。改革开放之初,倡导“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适应了人民要求改善生活的迫切愿望,因而构成了生产力爆发式增长的原始动力。然而,提升效率要受到主客观条件和准备程度的制约,追求粗放式的哪怕是微小的速度效率提升,都需要耗费巨量资源和环境代价。实践证明,如果再不改变以前的发展模式,有限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将变得越来越“力不从心”,而且社会公平将会遭受到严重挑战。

      我们需要的市场经济,不仅要对刚性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而且要对隐性资源配置起良性互动作用。在对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认识上,不仅要认识到生产资料这种自然资源是不可多得的资源要素,也要认识到劳动力这种人力资源更是富有创造性的价值源泉,是实现生产方式“内生式增长、创新驱动”最核心的创造力要素。笔者以为,如果把矿山等实物资产因其不可再生性视作刚性资源,那么劳动者的成就感、创造财富的精神愉悦性、生活中获取的幸福体验等,就可称作隐性资源。这种隐性资源存在于每个劳动者心中,直接决定着创新潜能的发挥,更是生产力中的智力元素,只要融入创新型国家的氛围、进入创造性生产活动的就业环境,经过创新驱动等现实条件的适当激发,就会爆发出智慧和灵感的火花而形成现实生产力。因此,隐性资源在政府调控下的市场机制中能更好地发挥配置作用。

      相对于刚性资源来说,这种隐性资源对于凝聚一国 创新精神,迸发一国民族锐气,更是不可或缺的发展资源。所以,在改造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既要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市场机制灵活机巧的调节作用,更要倡导对智力因素的投资和开发。社会全面进步,环境长久和谐,都要求把对人的尊重放到首位。市场理应为人的幸福感觉而服务,决不能让市场把人之所以为人的幸福感觉全给“剥夺”了。

      我们需要的市场经济,不仅要能体现宏观调控的战略性和全局性,而且要为宏观调控保留适度政府干预的空间和余地。市场经济本质上并不排斥科学前瞻的宏观调控,且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扬长避短,方能助推发展。究竟是市场的作用多一点,还是宏观调控的作用多一点,不会有固定模式,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相机抉择。如果宏观调控预见性不足束缚了市场手脚,理所当然就要提高市场发挥作用的比例。如果市场畸形竞争到了混乱无序的地步,那就需要宏观调控“有形之手”果断出击,让经济进程回归合理逻辑和秩序,解决复杂经济矛盾中自身无法克服和消除的盲目性和无序性弊端。尤其是当通货膨胀严峻时刻,物价飞速上涨时候,宏观调控“该出手时就出手”,切不可过分迁就市场、等待市场价格自然回落,那会贻误“控制通胀”、“稳定物价”的战机。

      如今,决胜未来的“十二五”规划已起步,政府宏观管理职能充分施展更待机会。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关系着千家万户,不仅是“民生”首善大事,而且“民生问题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化解拆迁征地矛盾,维护公平合理的市场秩序,唯有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市场干预。房地产市场重返理性,离不开市场和管理的双重作用;房地产价格回归价值,离不开政府给地产商血管中注入“道德的血液”!

      (作者系上海金融学院公共经济管理学院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