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两会特别报道
  • 6:两会特别报道
  • 7:两会特别报道
  • 8:观点·专栏
  • 9:市场
  • 10:公司
  • 11:市场趋势
  • 12:开市大吉
  • 13: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4:圆桌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私募
  • A7:基金·公司巡礼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专版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专访
  • A16:基金·对话
  • 中国ETF发展前景广阔
  • 亚洲电影风光不再?
  • 李代桃僵
  • 钱袋子妙用之“新股伴侣”
  •  
    2011年3月7日   按日期查找
    A12版:基金·投资者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 A12版:基金·投资者教育
    中国ETF发展前景广阔
    亚洲电影风光不再?
    李代桃僵
    钱袋子妙用之“新股伴侣”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ETF发展前景广阔
    2011-03-0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郭素 孙旭

      ⊙本报记者 郭素 孙旭

      

      3月2日至3日,中国证券交易和技术大会暨中国ETF及指数投资峰会在上海举行,多位与会嘉宾聚集一堂就交易技术、指数投资、QDII发展等问题交流意见。

      贝莱德集团全球ETF研究和策略总监Deborah Fuhr指出,ETF在中国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目前,美国有65%的机构使用ETF指数化投资工具,而在亚洲这一数据要低得多,只有三分之一的机构在运用ETF,中国ETF市场潜力巨大。

      其后,来自中国金融行业的几位专家着重就中国ETF发展情况发表意见。银华基金QDII基金经理周毅指出,在全球范围来看,寻求被动投资工具时,机构投资者选择范围有ETF、指数基金及期货市场等。在中国由于机构参与国内期市较难,因此ETF成为重要选项。目前国内衍生品有限,而较好的指数都已经被瓜分,未来ETF必然是重要发展方向,尤其是有创新的ETF,将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专业与精细化的产品。此外,目前国内市场的LOF基金,由于其既可在二级市场买卖又可申购赎回,可以视为普通基金与ETF基金的一个中间过渡品种。周毅还指出,目前QDII投资海外市场时,在投资团队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借道国外ETF是可取之策。

      与会嘉宾还探讨了最新的QDII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信诚基金QDII基金经理刘儒明指出,QDII是分散投资风险的优良工具,第一批QDII出海时由于缺乏经验大都选择投资港股市场,其后投资新兴市场、成熟市场、全球市场的QDII逐渐出现,为投资者提供了多样化选择。来自中海信托的负责海外市场的人士则认为,海外投资中资产配置的贡献占投资回报的85%左右,而且国外基金产品的绝对收益与相对收益两个概念分得很清楚,QDII的宗旨是分散集中投资的风险,这些关于QDII的理念还需要对国内投资者进行长期的教育。

      会上,来自国泰君安证券的高级宏观经济研究员王虎就目前国内经济形势作了题为“景气回落、通胀上行与长期增长”的发言。他指出,国内经济于2010年11月份处于景气顶点,而现在则是在顶点后的下行阶段。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拉动中国被动增长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此外,区别于大众认识,CPI超预期增长主要来源于非食品构成因素的变化,非食品构成因素变化与PPI一致,PPI的上涨推动CPI上涨。PPI环比已于2010年12月见顶回落,预期今年通胀将前高后低,顶点在今年六七月份。加息步入后周期,预期2011年中之前加息一次,未来加息空间有限但存准率仍有上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