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产经新闻
  • 7:财经海外
  • 8:观点·专栏
  • 9:公 司
  • 10:公司纵深
  • 11:公司前沿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在中美就业反差背后
  • 尽快把保障房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
  • 人性之“道” 企业之“心”
  • 趋利避害:利率市场化改革须有战略考量
  • 无米之炊奈若何
  • “药价虚低”怪相
    揭开招标采购潜规则
  •  
    2011年3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8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观点·专栏
    在中美就业反差背后
    尽快把保障房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
    人性之“道” 企业之“心”
    趋利避害:利率市场化改革须有战略考量
    无米之炊奈若何
    “药价虚低”怪相
    揭开招标采购潜规则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人性之“道” 企业之“心”
    2011-03-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李国旺
      李国旺

    ——国学与资本市场漫谈之三

      人第一层面展现为生理的人,第二层面为情感的人,第三层面为精神或者人格层面的人。人类身心不同的层面,需要满足不同的需求,而为满足这些需要的生产与经营的生产关系也不一样,这也决定了人类不同层次需求对生产关系及生产水平的不同要求,这又决定了这些生产关系中利益分配的不同结构。这些身心分层是从外到内的,但老子认为,人类面对的现象世界,是由客观的“道”理从内到外逐步展现出来的。马克思认为,人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人的社会意识,但照国学的意思,人的精神本质决定了人的社会地位层次。事实上,人们的经济地位与精神状态是相互作用的,如果两者能良性作用,则身心和谐,否则会引发个体或群体的身心冲突。

      根据西方经济学的观点,人类的需求,就是生产力和产业升级的根本动力。如果为了实现价值的无限增值而约束个体需求,必然进入自我矛盾的循环之中,循环的顶点与拐点,即为需求不足与供应过度的经济危机,而经济危机影响了基本生理需要和情感需要的满足。因为危机发生后,社会不同阶层多为减少消费,家庭矛盾增加,社会普遍出现精神上的失落与悲观,无法实现帕莱托最优。

      按照国学的观点,人性之“道”在精神层面向外扩展后,要与当时的社会关系特别是生产关系相适应。儒家提出“发乎情,止乎礼”的解决方案,即合乎“礼”地展现个体感情,实现与道德的和谐。只有合乎情理和道德的情感展现,婚姻关系才合乎“道”,才会琴瑟和谐,白头偕老,“齐家”才有“修身”的感情基础。因此,儒家讲究的情感展现,既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社会责任,也是人性情感的自然展现,是个体社会责任与个体人性发展的统一。当国学将人性情感展现与社会责任联结后,个体的婚姻关系则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前几年的房地产市场“丈母娘”推动地产需求,还是国人对于后代在基因延续中幸福生活的希望,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下一代”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的中国特色。

      人性之“道”最外在的展现,是人生活在世界中,要有吃、穿、住、用、行的基本需要,还有通讯、教育、休闲等享受或发展的需要,以及面子、地位或自我实现的精神需要。满足人们基本的需要往往与物质生产紧密结合,特别是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紧密相关,具体表现为物质的、能源的产业生产、经营、消费过程的持续扩展中。在今天,即使是基本的对“食”的满足,也存在产业层级的提升需求,比如从基本食品需要向绿色、生态、有机、安全的需要提升,而要满足绿色、生态、有机、安全的生产、运输、销售,就得运用现代生物、生态、信息技术,因此就出现了基本需求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要。笔者由此认为,在诚信因为国学被玷污后当作“脏水”被泼掉后,如何重新恢复国学的合理内核,满足个体最基本需要,已成经济领域的最基本、最迫切的需要,因为现代生物、生态、信息技术能否成功运用于传统农业产业,关键要看运用这些技术的人是否诚信,能否将现代科学在“良知”下运行。满足绿色、生态、有机、安全的需要,不仅是“人欲”的基本需要,更是合乎“天理”的要求,因为在诚信文化下的绿色、生态、有机、安全需要,是“天理”的基本展现。

      因此,建立在现代科技基础上的现代农业,需要与基于诚信文化的商业文化相结合。当代经济生活中诚信的稀缺,导致现代科技在运用到传统产业、满足基本生理需求时会付出重大代价,无论是家乐福等国际大型连锁商业在中国的价格欺诈,还是品牌电子商务提供商在网上购物中的供应商欺诈,都是当代管理与技术提高条件下对消费者心灵的重大伤害。

      诚信文化建立在正确的世界观基础上。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体的健康与生命的长短,不仅是天生的文化与基因遗传问题,还与世界观相关。人的世界观代表了当事者如何看待世界、如何对待环境、如何自我定位的问题。一个人或一个厂商只有自我定位明晰,诚信才是内在的需要,才能处理好与外在世界中的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只有处理好自然与社会中是上下左右前后的关系,人的情感才不会压抑,心情才能舒畅、精神才能愉快,那样,人们才会有良好的自我感觉,才能抑制内在病毒的“激活”。人体内外布满了几亿种可能致病的因素,人在情感、精神都好时,就会与生理功能一起抑制住可能的致病因素。能让消费者或客户心情舒畅,能在产品生产上保持绿色、生态、有机、安全的厂商,才能在诚信经营中保持“天理”、“良心”,才能符合人性之道,更符合时代潮流。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顺应时代诚信、绿色、生态、有机、安全潮流者,才是时代的弄潮儿,这样的厂商,才是投资者心中之宝。

      (作者系华宝证券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