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基金“失足”错误传闻
上周,国家统计局正式公布2月份经济数据。数据显示,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9%,与1月涨幅持平,另外,1-2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规模达到17444 亿元,同比增长24.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比2010年12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中国的通胀势头并没有减缓。
不过,在此之前,有关通胀的数据却一波三折。从3月初以来,有关上个月通胀数据很可能大大低于预期的传闻就流传,一定程度上更是支撑了部分机构的做多信心。然而事实证明,这次传闻错得离谱。
⊙本报记者 周宏
错误的“低数据”印象
毫无疑问,在过去几个月,通胀压力一直是悬于A股市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由此,每月月初时对上个月CPI数据的判断,也是很多投资机构高度关注的信息,更是很多研究机构博取机构投资者青睐的重头戏。
其中,去年上海某中型券商研究员成功“猜中”某月CPI数据,吸引到不少机构的追捧,更是大大激励了各研究机构加大探听CPI力度,传播小道消息的动力。或许,这些“前奏”都是造成本月通胀传闻广泛流传的背景。
而从消息面流传的情况看,3月初以来,有关通胀的“传闻数据”一直在走低。传言的CPI同比增长数值从“4.8”一路下行到“4.2”,大大低于行业的普遍预期和直观感受,部分研究机构甚至不得不内部讨论给上述“跳水数据”以合理解释。
这个预期在上周初某官方人士发表看法后达到顶峰。当时,该人士发表观点“今年1月份CPI低于社会预期,2月份CPI可能还会低一些”的看法后,业内关于CPI的数据传闻再度跳水到“3.8~3.9”一线。 上述数据甚至成为周初A股市场强势表现的动力之一。部分基金在周初提出乐观看法时,也多半把“通胀压力减轻”当作理由之一。
实际数据并无异常
然而事实显示,真实CPI数据并没有出现如此大的变化,甚至比市场预测的上限还要略高一些。
上周末,在国家统计局网站上发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的CPI同比涨幅为4.9,从数值上看涨幅与1月持平,并未能实现市场“有所降低”的预期,比此前卖方从3.9~4.8的预测数据还要高。令不少热望通胀数据“跳水”的基金失望。
于是,伴随着这个数据公布,部分机构不得不迅速转向中性甚至略空头。深圳一家趋势投资味道较浓的基金在随后发表的观点中称CPI数据“符合预期”,但结论迅速转多为空,认为目前市场存在一些市场未料到的负面因素,诸如货币政策收紧等,可能促使市场回到震荡空间等等。本欲提出的多头行情观点,也不得不再度“按回”到震荡区间等观点。
类似的,个别趋势型基金不得不在同样甚至更低的指数位置再行减仓,和周初的热望相比,这两周的表现对于这些基金来说,近乎“乌龙”一场。
货币政策再成看点
而对于未来的市场,现在业内机构的看法恐怕只能以一个“乱”字来形容,任何成型的看法,反而更加没有市场。
可以肯定的是,伴随着海外经济形势发展,业内对于未来经济前景的预期更加混乱。大成基金就坦言,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普通投资者要踩准市场节奏非常困难,多空因素相互作用下,股市将持续震荡。
上投摩根则认为,鉴于2月CPI数据高于预期,且“两会”将闭幕,本轮上涨与“两会”政策预期有关,并不得不面临资金面偏紧的考验,预计后市仍以震荡为主。板块方面,个股热点可能再次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