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山
就在全球经济正逐步迈入复苏阶段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袭击了日本。已有经济专家预测,这场大地震以及随之而来的大规模海啸,将是有史以来最昂贵的自然灾害,尤其日本最大的核电站福岛核电站发生放射物质泄漏,多家汽车工厂的厂区遭到毁灭性打击。这不仅对日本,对太平洋两岸,而且很快就会对全球经济产生影响。英国广播公司(BBC)立马估测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将缩水近1 个百分点。”更有分析判断,如果受灾情况比预想的更严重,GDP将减少2到3个百分点。
自上世纪90年代进入失落的十年之后,日本经济就一直未能找到重回快速发展的轨道,在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后,日本经济恢复速度也落后于多数国家,而这一次的地震灾难由于其次生灾害严重,美国纽约大学教授诺瑞尔-鲁比尼就说:“陷入最糟糕局面的日本经济又遭遇了最严重的地震。”
全球金融市场对此作出了极为负面的解读,日本股市尾盘急速跳水,跌幅达1.7%,而随着地震信息的传播,亚太股市也纷纷大幅走低,欧洲股市在开盘后延续前几日的下跌走势,多数股指跌幅一度达到1%,美股道指期货盘前也一度击穿11900点关口。不过,在美股盘中交易时段,因市场预期包括工程机械等板块的上市公司将从日本经济重建中受益,美股最终转跌为升,道指收盘重回12000点上方。而周一的亚太市场,除了日本股市大幅下跌6%之外,其余国家和地区的股市多数触底回升。在外汇市场上,日元成为波动最大的货币品种,在地震消息发布后,日元出现大幅贬值,但随后由于预期海外日元将回流日本帮助重建,日元最终大幅走升,美元兑日元汇价周一早间更一度达到80.65左右的近期新高。
显然,从资本市场的反应看,尽管认为日本经济将因此在短期内遭受重创,但投资者似乎开始认同随之而来的大规模重建工作将会拉动日本以及全球经济的走升判断。这当然有其合理的逻辑,但由于受创的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对日本经济并不构成毁灭性打击,多数遭受损失的日本工厂,只要获得资金支持,灾后的重建将会迅速而有力。
相比由于经济周期因素形成的供需失衡而造成的经济下滑,由自然灾害带来的经济停滞是相对短暂且易于应对的。从短期看,由于大量工厂停工,就业和收入环境恶化,出现经济低迷有其必然性,但随着基础设施重建的大规模展开,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增长会在相当程度上带动经济的回升。历史上不乏地震后短期内的经济停滞,但随着重建的展开经济增速又明显回升的例子。例如,日本阪神大地震所造成的损失占到了当时GDP的2.5%,但在地震当季和次季,由于重建需求强劲,GDP环比增长分别达到1.2%和5.1%。
若论这次地震灾害所带来的最大警示,应是核能安全问题。一向被认为是最清洁的核能,在这次地震中成为次生灾害最为严重的领域,尽管日本一向重视核能安全,在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之后在核电站防护上下了诸多努力,但由于遭遇的是历史上最大级别的地震和海啸,多重防护措施均告失效,多个反应堆出现核泄漏,核电站周围20公里的居民被迫撤离,未来的潜在环境损失更是难以估量。这个结果也为全球正在蓬勃发展的核电市场敲响警钟。从成本考量,核电站的设计所能应对的风险是有限的,而一旦出现超越设计水平所对应的风险因素,核电站所储存的放射性物质就有可能成为对周边乃至更远范围的居民形成重大威胁的不定时炸弹,假如再出现无法控制的局面,其形成的污染因素将会远超火电等传统行业。可以预计,在此次日本地震之后,核电安全将会成为各国能源发展上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不排除有部分国家的核电项目因此而停滞,而其他低污染的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也会更受重视,而处于地震高发地带的日本会否因此改变其核电占比极高的状况,也是值得投资者关注的一个方面。本周一,沪深股市中核电概念股全线下跌,也正是市场对此做出的反应。
就眼下而言,日本负债率高居全球前列,能否有效募集大规模重建所需的资金,将会是决定其经济能否快速恢复的关键因素,但笔者认为,出于对全球合力应对自然灾害的考量,日本的灾后重建必然会得到全球多数国家的广泛支持,在资金上出现麻烦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由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日本短期内在部分领域下降的产能,会迅速被其他有类似产业的国家相应弥补,唯一值得忧虑的,当属由此而产生的部分产品的短期价格上涨,可能会进一步推高全球通胀水平。不过从中长期看,随着日本重建步伐的展开,这一现象难以产生持续效应。
由此可见,日本地震对于全球经济复苏的负面影响仅限于极短时期,并不会逆转全球经济复苏大趋势。
(作者系东航金融注册金融分析师,民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