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浮云遮望眼
⊙长盛基金
此前由于西亚北非局势动荡,纽约石油价格连续盘升,重新回到了100美元的高位,国际金价也再度攻上了1400美元/盎司的山头,加之市场对粮食价格看涨的预期,通货膨胀和输入性通胀的影响再度成为股票市场上热议的话题。在此背景下,总结上世纪70年代的那场石油危机以及那场危机中的日本经济,对把握我们未来的经济及市场脉络,颇有意义。
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表面上看中东动荡的局势是导火索,在危机爆发后都伴随着严重的全球性通胀和经济衰退,表面上看来危机是通胀的主因,但仔细研究下危机爆发前后的情况,似乎整场危机更像全球宽松货币政策和通胀的结果。而在70年代的危机中,日本经济能“一枝独秀”更值得关注。
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中,日本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危机并没有令日本的经济“伤筋动骨”。日本在1973—1985年间的平均GDP增长率是3.6%,尽管相对于60年代9%以上的增长有很大程度的下滑,但仍处于稳定增长阶段。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后,1974年日本经历了短暂的衰退,经济出现了日本战后首次负增长,严重的通货膨胀,CPI同比达到24%。但是危机的影响是短暂的,1975年日本经济进入了复苏通道,是全球主要经济体最先走出衰退阴影的国家。1978年的第二次危机,更未对日本的经济造成很大冲击。
其中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点:首先,在发展阶段上,日本经过战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60年代,经过大量的设备投资,技术积累正迈入一个新的阶段,70年代外部的冲击恰恰给日本的产业调整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其次,经过多年的发展,日本国内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高涨,国内消费的增长大大刺激了制造业,服务业的发展。第三,多年来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为国内政策的应用提供了更大自由度。第四,70年代日本在制度方面的创新,特别是金融制度方面的创新,为经济提供的新的活力。
以史为鉴,综观日本以及全球上世纪70年代的表现,对我们很有借鉴意义:
首先,任何经济体的发展与兴衰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外部因素并不是改变这种周期的主要因素。结合我国当前的发展阶段,有很多自身条件更类似于上世纪70年代的日本,正处于一个由快速增长向平稳增长过渡的阶段,在这样的过程中只要政策运用得当,有更强的实力应对经济上突发事件的影响。加之有日本等国家的经验教训可资借鉴,在未来10年中保持经济的平稳发展并不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其次,在这样一个经济平稳增长的阶段,消费品价格的膨胀,资产价格泡沫的出现有其内生性和必然性,也是未来导致平稳增长向衰退阶段转化的主要推动力,所以和CPI、资产泡沫的战斗将是一场艰巨而长期的斗争,无论是政策制定者还是投资者都应该以平常心对待宏观政策的变化与调整。
最后,在这样一个经济平稳增长阶段,经济增速的下降并不必然意味着资本市场前景的暗淡。相反,经济增长的确定性得到提高,市场对资本需求的依赖性加大,人们对投资的需求也在加大。这些变化将大大推动金融制度的创新,金融制度的创新将成为推动资本市场,甚至是整个经济发展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