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证券 吕小萍
○编辑 杨晓坤
2011年的春天是个多事之春,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核危机对资本市场的冲击尚未平息,利比亚又被多国战机空袭。资本市场被突发事件所牵引,跌宕起伏。从A股大盘来看,似乎立危墙之下而不倒。虽说3000点的攻坚战屡屡败退,成交量逐日萎缩,却也抵御住了如潮抛盘,在2900点附近拉锯。是盘久必跌还是厚积薄发?地缘政治是否主导行情发展?不妨来探究一下行情脉络。
内外因素交错
如果说来评判突发事件对资本市场带来的机遇或风险,巴菲特显然有经验得多。股神巴菲特表示,遭遇强震后的日本股市目前已出现买入机会,他不会出手所持有的日本股票,因为从中长期看地震不会对日本经济产生太大影响。巴菲特称,地震和海啸类似的意外事件和极端事件“事实上带来了买入机会”。突发事件的冲击之下,唯有冷静和理性,才能有独立思维。资本市场是群体效应明显的市场,群体性的非理性行为只会带来绝佳的买入时机。日本股市低点以来反弹幅度已经超过10%。这样的时机并不会经常出现。
回到A股市场,相比较日本股市的蹦极,A股更像是在泥沼中挣扎,进退两难。走出这个泥沼,不仅需要外力,也需要内力。外部因素上,日本核危机和利比亚局势需要密切关注。日本核危机带来的是能源反思,利比亚带来的也是能源反思。经济对于能源的高度依赖,高油价会深刻改变全球经济发展格局。从国内经济看,传统上高能源消耗、依赖房地产投资、依赖投资的经济发展模式面临终结,目前正遇经济转型之痛,恰如资本市场,进退复进退。这个局如何破?笔者认为,还是通胀预期未减,货币政策的紧箍咒决定市场取向。关键点在于CPI走势,CPI何时冲顶回落,决定大盘何时企稳回暖。从上周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可以看出,管理通胀仍然是第一位。当然,从趋势上来说,流动性紧缩的负面冲击已经趋于减弱,需要等待的是货币政策转向的真实信号出现。
无主流的结构性行情
市场的进进退退带来的短线扰动对个股走势极具杀伤力。宛若昙花一现,医药、风电等热点只能引领风骚三四日,节奏变化之快令操作难度大增。从周二盘面来看,银行、水泥、黄金等领涨,但群体效应也不明显。这些板块以低估值以及保障性用房来解释上涨行为,实在有些勉强。尤其是银行板块,低估值已经人所共知,却缺乏催化剂,这种缺乏持续性动力的上涨令人担忧。
当然,就中期来说,市场的低迷带来的是良好的介入时机。高铁、核电热点之后,市场点燃了对保障性住房的热情,这股热情会随着政府推动力的纵深化而得以强化。就大盘来说,没有核心推动力,指数是难以走出泥沼的。拯救大盘的只能是权重股。而权重股中唯有保障性住房衍生的机会或许会更长久和有效些。投资看保障性住房,衍生性机会包括水泥、建材以及金融板块等。消费类还看信息技术、医药等。消费品板块短期的涨涨跌跌带来干扰,但趋势性机会仍然存在。
多事之春下投资行为的短期化显而易见,浮躁心态的蔓延带来的机会更迭速度加快。如果没有很好的应对策略,不如以静制动,等待内外因素的逐步明朗。在趋势性机会明朗后进行介入也为时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