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鸿斌
日本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是世界一流的,日本人应对地震的能力也是世界一流的。但在这次抗震救灾过程中,却出现了灾民安置点严重缺少食品、药品和御寒衣被、救援物资供应滞后、频频发生抢购、汽油极为匮乏等混乱现象。至于核电站事故,至今仍未能根本缓解,日本国内外对此怨声载道。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日本的体制。
这次应对地震灾害,日本未能像以往那样显得有条不紊,主要是因为民主党上台还不到两年时间,根本没有经历过严峻的考验,极为缺乏执政能力和危机管理能力。而在野党则袖手旁观,根本不予以配合。
各界看得很清楚,民主党在应对这场灾难时全然没有章法,所有的抗震救灾指挥,均由菅直人首相和枝野幸男官房长官这两人包揽。因急于通过抗震救灾来捞回政治资本,拉升持续低落的支持率,菅直人首相干脆大包大揽,“抓小放大”,却忽视了救灾协调这一根本职责。这就难免顾此失彼,挂一漏万。以至在指挥中枢很多事没人管,同时很多人却无事可干。
或许仗着毕业于东京工业大学应用物理专业的底气,菅直人首相对处理核电站事故显得颇为自信。其实,自事故发生以来,方案一变再变,日本国内外对此诟病远多于赞誉,全世界至今仍“谈核色变”。
过去几十年自民党长期连续执政,拥有丰富的危机管理经验,按理说在此危难关头,理该捐弃前嫌,协助民主党政府渡过难关。但对自民党来说,现在的头等大事始终是争取重新夺回政权。虽然口头上也说“全力配合”,但那只是作秀而已。菅直人曾邀请自民党总裁担任副首相负责灾后重建工作,自民党则以“太唐突”为由给堵了回去。自民党一直在等民主党出大纰漏以便取而代之,因此根本无意帮民主党收拾这副烂摊子。如今它正“偷着乐”,等着看民主党出乖露丑,收集民主党救灾失策的把柄。
日本人在平时生活中法律观念很强,素来严格遵守纪律,强调照章办事,到处都是秩序井然,这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但在国难当头之际,如仍是按部就班,率由旧章,没有一点特事特办的变通余地,则难免因制度的刻板僵化、条块分割而使事物走向了反面。
例如,运输油料属于“危险品”,没有特种驾照是不能开油罐车的。地震灾区油料奇缺,自然有交通受阻的因素,但缺乏足够的危险品车辆驾驶员,显然加剧了这一状况。这些有限的危险车辆驾驶员,即便在这样的非常时期,也不允许“疲劳驾驶”,由此加剧了油料运输的滞后。由于油料严重短缺,连往灾区运送药品的车辆,居然也无法领到“通行证”。人命关天,药品可不是普通商品,但有关部门就是“照章办事”,没有一点通融余地。考虑到公路运输远远无法满足需求,日本邮船公司主动请缨:建议通过邮船公司的船载直升机来运输救灾物资,但政府的答复是:因未曾进行过类似训练,所以不采纳。为什么不用直升机取代车辆空投救援物资,令人百思不解。
如今抢救幸存者已告一段落,当务之急是清理废墟,但进度简直如老牛拖破车。因为只有待清理物品的主人同意才能清除。但如今灾区满目疮痍,而且很多人至今都下落不明,根本无法确认其主人,而主人也很难找到自家的物品。例如一所小学的校园内就有100多辆被冲毁的汽车。因为校园不是公路,必须得到车主的同意才能清理,这就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才能找到全部车主。相关政府部门对所有类似申请都不置可否,因为他们担心如果轻易同意清理,事后会遭到侵犯财产的投诉。直到3月23日,才制定了颇为笼统的相关“指导方针”。
此外,日本的条块分割体制也非常不利于集中全力抗震救灾。不同的地区或不同的部门之间始终壁垒分明,彼此“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只打自己的小算盘,根本不考虑国家利益或其他部门和地区的利益,因为这牵涉政绩,牵涉选票,直接关系到自己的位子。像中国这样全国一盘棋通力合作办大事,日本人看了很佩服,但却学不了。
福岛核电站留守员工的事迹被传为美谈,但更多截然相反的场面却与此形成了巨大反差。东京消防厅的消防车向核电站注水冷却反应堆,这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他们却以核辐射有损健康为由,说走就走。从空中注水的自卫队直升机也因同样理由而擅自撤离抢险现场。其说词居然是:在“民主”国家,政府无权命令任何一个部门从事如此危险的抢险任务。这是导致核电站事故迟迟无法得以控制的一个重要原因。
虽然厚生劳动省已为此提高了在紧急情况下可允许辐射量的上限,但日本政府对擅自放弃抢险的相关部门却无可奈何。在核电站事故失控可能威胁亿万公众生命安全的危急关头,职能部门居然可以临阵脱逃。按照这一逻辑,岂不是军人可以拒绝上战场,消防队员可以拒绝前往火场灭火,刑警也可以拒绝缉捕持枪歹徒?
(作者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信息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