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些“痛”
⊙本报记者 丁宁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竞争的地方就有压力”。谈及行业压力,一位接受采访的基金经理自我宽慰道:“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每个人的生活都不轻松。不论从事什么工作,要想做到优秀,都有压力。谁能指望‘无忧无虑’拥有一份待遇优厚且又不失体面的差事呢?”
的确,行业本身会给基金经理带来超出一般人的压力,但这背后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痛并快乐的行业中,基金经理如何能做到快乐更多。
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励。竞争从来就是这个行业能够保持活力的必要因素,适当的压力也是对行业在发展质量和高度上的一种鞭策。从这个意义上讲,此前所述一些基金从业者的相继去世并不应该让业内人士对这个行业望而生畏,而是应该让从业者对自己的工作状况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知,并在实践中探索更多有益的减压方式,在这个“危险又充满机遇”的平台上走得更稳,更远。
事实上,如何帮助从业人员适应竞争环境,增强对于工作压力的免疫能力,已经成为一些基金公司日常文化建设的一个课题。
某注册地在上海的基金公司研究部总监告诉记者,近期他们打算请专业的师傅来教员工打太极拳,并希望能将这种健身方式在公司内部长期推广。该研究总监表示:“练太极能够修身养性,让基金经理在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中‘慢下来’,有时候甚至能让我们从中悟出一些做投资的道理。”
广州某家基金公司内部人士坦言,该公司非常讲究对于员工身心健康的关注,除了组织日常的文娱活动之外,还会请专业技师来为员工做足疗以及进行其他养身保健项目,“这可能跟我们公司文化中强调崇尚自然有关,我们员工的‘幸福指数’在行业内应该不算低。”该员工自豪地表示。
欣喜于一些基金公司已经做了有益的尝试,然而对于提高从业者的“抵抗力”,社会、基金公司以及从业人员个人,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分析人士评论道,除了外部积极因素的推动,行业从业人员自身的“调适”也非常关键。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王群航认为,在缓解压力过程中“自我定位”很重要。“基金经理首先要找到合理的定位,企业也应该推行更人性化的管理。但减压还是靠自己去调节,保护好身体。”王群航认为,在业绩排名落后的时候,基金经理应反省自己的投资能力,而不是更加抑郁,“如果真的感觉不适应可以尝试退下去做个研究员,或许更为合适”。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则认为,化解基金业的压力是一个过程,要看不同公司的风格和战略定位。“但个人对自己也有要求,这需要平衡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
电影《非诚勿扰2》中有段孙红雷的台词:“活着是一场修行。他太忙了,忙挣钱,忙喝酒,忙着闹感情危机,把大好时光全忙活过去了。”忙者各有不同,不知那些终日身陷工作压力囹圄的基金经理看及此处会有何所思有何所亿。
活着是一场修行。压力不应该成为基金经理逃避肩上所负实现投资者财富梦想责任的借口,但如若压力持续成为基金经理修行途中的唯一风景,我们从逝者那里能够得到的,只能是重复的悲伤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