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通胀压力加大
⊙沈建光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最新发布的3月PMI指数达到53.4%,环比上涨了1.2个百分点。依笔者之见,中国很可能已结束连续数月PMI的下滑势头,经济景气状况将有望继续得到温和改善。
从3月PMI各分项指数运行看,新订单指数为55.2%,比上月回升0.9个百分点,显示市场需求在温和回升;生产指数为55.7%,环比略有回升。其中,机电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制造业生产指数保持在60%以上,显示生产增势较为强劲。另外,西部地区生产提速加快,反映刘易斯拐点过后出现的“用工荒”导致产业转移现象较为突出。而PMI生产指数与新订单指数双双回升,且两者数值较为接近,表明当前国内的产需衔接形势依然较好,货币收紧政策并未导致经济下滑。
透过3月强劲的PMI数据,也可预测3月其他相关经济数据的运行情况。其中,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或达14.3%,在“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会上马大量项目及保障性住房开工等因素的作用下,投资增长依然强劲,同比增速或达25%;鉴于日本地震会造成国内部分商品供应短缺,短期内消费增速将比去年同期有所放缓,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或达16%。但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居民收入增加和更多鼓励消费政策出台等因素的长期影响看,消费增长仍将是带动经济上行的主要亮点。据此预测,一季度GDP同比增速或达10%,全年GDP增速或为9.5%,如此,则未来中国经济下滑风险并不大。
值得关注的是,受日本地震和核电站泄漏扩散的冲击,集成电路、晶元和半导体等电子元器件进口困难局面已经显现,引致3月PMI的进口指数为52%,比上月有所下降,出口指数却有所提升。据此笔者预计,3月进口和出口的同比增速将分别达到20%和30%,可能出现小幅贸易顺差。但考虑到“十二五”期间中国将更注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通过促进内需而非依靠出口来推动经济增长,今年中国的出口增速将落在15%至20%区间,进口同比增速落在20%至25%区间,全年贸易顺差或在1400亿美元至1500亿美元之间。
但在经济景气状况有望继续得到改善的同时,通胀压力仍未获得实质性缓解。3月PMI购进价格已从高位回调至68.3%,比2月回落1.8个百分点,足见行政干预和货币紧缩政策的共同作用效果已经有所显现,如当前国内食品价格正趋于平稳。尽管如此,综合分析商务部的食用农产品价格和农业部的批发价格指数,笔者估计3月CPI将再次冲高,同比增速或超5.5%。再结合如果国际粮油价格走高将继续加大输入性通胀压力、国内工资调高会带动企业成本上升及翘尾因素依然较高等因素予以分析,预计今年上半年仍将继续存在通胀压力。不过,基于当前经济运行较为稳定,继续实施收缩性货币政策并无大碍。3月M2同比增速或为15.8%,新增贷款或达6500亿。
另外,当前人民币汇率弹性将趋于进一步扩大。从当前全球范围来观察,鉴于当前欧美国家的政府债务将长期存在、日本陷入地震危机、中东和北非地区政治局势吃紧,新兴市场国家特别是中国市场将继续受到投资者的青睐。例如,在上周末的南京G20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高级别研讨会上,法国再次呼吁提高SDR作用并把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中,借此加快人民币的完全可兑换进程。可以预期,所有这些因素都将进一步加大今年人民币汇率弹性,今年全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可能会升值5%至6%。
(作者系瑞穗证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经济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