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愚
如果你清明节前后去重庆,会发现这座城市的殡葬业有多发达。按重庆独特的丧葬习俗,葬礼要持续三天两夜,三天里,所有亲朋好友大都住在附近酒店,殡仪馆里食堂、麻将等餐饮和娱乐设施齐全。说白了,生者与死者一齐消费,构成了重庆殡葬业发达的根基。
重庆殡葬业中有中国生命集团、上海福寿园集团两家公司很值得关注。前者是台资企业,后者是国企,两者在重庆市场的竞争和在资本市场上的布局,可以视作中国殡葬业两张对比鲜明的面孔。
中国生命集团老板刘添财是台湾人,但其超过七成业务在大陆,重庆占了半壁江山。中国生命集团2009年9月9日在香港上市遭到游资热炒,当天大涨44.44%。刘添财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台湾地区经营一间名为宝山生命的公司,2005年营业额大约2000万人民币。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他随后会在大陆发现一个“聚宝盆”。
这源于刘添财2005年到长沙一所设置殡葬专业的职业技术学校参观时,结识了时任中国殡葬协会副会长兼秘书会的张宏昌。张告诉他,大陆殡葬业虽有“禁入令”,但不同城市情况又有所不同。刘添财最后选择了重庆。
如今重庆安福堂、天福堂、江南殡仪馆等都为中国生命集团所托管。所谓托管,可以理解为承包,地皮和房产的产权归属不变,只是在合同期内每年提取一笔固定比例的管理费用给原所有人或主管单位。重庆殡仪服务市场本来就是对民资开放的,所以托管安福堂和天福堂的难度并不大。引人注目的是重庆市属两家殡仪馆之一的江南殡仪馆也由刘添财所托管,并打破了殡仪馆原先的国有企事业单位编制——这应当是中国大陆殡仪馆改制的第一例。
一位台商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能耐?笔者一次在重庆遇到刘添财的台湾老乡兼得力助手、中国生命集团重庆业务负责人王顺郎,于是向他一问究竟。原来,刘当时亦遭遇强大阻力,最后如愿以偿的法宝有二,一是江南殡仪馆所在地重庆南岸区民政局局长始终站在刘添财一边,支持改制,二是刘添财给出的托管筹码足够高,譬如愿意留任的殡仪馆原“干部”可以领到双份工资——原事业编制的工资不变,刘添财另外再发一份企业工资。
在刘托管江南殡仪馆之后,这家殡仪馆凭借着提供殡葬“一条龙服务”,在2009年一年的营收就达到2000万元。其中营运费用为120万元,而上缴的“管理费”则高达680万元。
再看上海福寿园集团。福寿园由中福实业公司投资亿元建造,以经营墓园为主。中福实业的摊子铺得很开,它还是上海卢浦大桥的第二大股东。2002年,福寿园重庆分公司——安乐堂成立,提供除火化外的其他殡仪服务。因为理念还算先进,安乐堂颇受当地政府欢迎,而2006年刘添财进入重庆并在一年多时间内完成布局特别是托管江南殡仪馆后,当地民政部门更多的人才意识到,原来还有另一种做法——公私合营、“有钱一起赚”才是硬道理。
现在回头来看,或许中国生命成功上市,刺激了上海方的神经。去年3月,电子及贸易行业的香港上市公司金科数码宣布,与上海福寿园母公司中福实业签订备忘录,在中国内地合作开发殡仪服务。而在此之前,金科数码曾宣布以20亿元收购上海一殡仪项目55%的股权;金科数码随后更名为“中福控股”。
去年10月,另一家香港上市公司中国卫生控股,宣布以33.6亿港元收购上海福寿园集团、中福安合及其他资产,其中4400万元为现金,33.16亿元为可换股票据。这意味着福寿园集团成功借壳上市。也就是说,在短短的半年多时间里,中福实业以及上海福寿园集团,都完成了资本飞跃。
只是中国生命与福寿园如今的业绩形成了鲜明对比。去年福寿园借壳上市时,中国卫生控股公告称“保证被收购资产截至2010年12月31日止年度之综合净利润不低于2亿元人民币”。而今年3月23日,中国生命集团发布的业绩公告称,截至2010年底的营收为6760万元,增长42%,但净利润只有111万元,同比下跌91%。
显然,作为民间资本的刘添财,尽管发现了一座金山并又上了资本快车,但这种模式再很难复制,甚至可能只是昙花一现。中国殡葬业国有资本把持绝对话语权的局面短期内很难有所改观,如果同时也搭上了上市的顺风车,那地位势将更巩固。
值得注意的是,中福实业与福寿园集团,和香港两家上市公司中福控股与中国卫生控股之错综复杂的关系值得研究。去年初中福实业与金科数码签订备忘录,以至于上市公司名称都改为“中福控股”,可是详细合作内容并未有任何披露。而福寿园借壳上市时,中国卫生控股是与中福实业及上海众福等公司之间完成的交易。
谁也不知道这样的情形会持续多久,唯一知道的是,这两家公司的悲喜是中国殡葬业向左还是向右的晴雨表。
(作者系媒体人,财经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