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叶苗 ○编辑 梁伟
在股指期货推出一年之际,参与其中的机构投资者是怎样的状态? 中金所提倡的“避险文化”效果如何?记者经过调研发现,自中金所去年5月起举办系列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研修班以来,股指期货风险管理文化初露端倪,一些券商开始有条不紊地介入其中,利用股指期货套保交易有效规避了系统性风险,逐步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
截至2010年底,共有29家证券公司获准参与套期保值业务,这些证券公司的自营资产规模约为606亿元。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机构逐步有序进入,股指期货有望成为管理股市风险的“第二战场”,机构投资者合理运用这一风险管理工具避险有望成为主流文化。
管理风险的“第二战场”
“在股市持续下跌时,我们能稳定持股。遇长假时,也一改以往习惯,开始持股过节,大大减轻了股市的节假日效应。”一家大型券商高管告诉记者,股指期货优化了投资退出机制,变直接抛售股票,为买入期货,主动保值避险,大大降低了避险操作对股市的冲击影响。
事实上,期指对于股市的避险作用是全方位的。业内人士介绍,股指期货不仅开辟了管理股市风险的第二战场,有助于剥离股市风险,将其从股票市场转移到期货市场。同时,股指期货还提供交易风险的渠道,有助于分散股市风险,实现股市风险从避险者向投机者、从厌恶者向偏好者的转移。再次,股指期货提高了风险管理的针对性和灵活性,通过Alpha和Beta等不同分离方式,转移了无法管理的风险,仅保留可管理、能承担的风险,并分享风险所对应的投资收益。第四,股指期货有助于更显性地表征股市风险、刻画投资者风险偏好,股票市场原来抽象、难以计量的各种风险,通过精心设计的标准化期货合约,形成了容易理解和度量的产品。
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共有29家证券公司获准参与套期保值业务,这些证券公司的自营资产规模约为606亿元,占自营资产总规模的一半以上。记者在调查中获悉,中信证券、国泰君安证券等现货自营规模较大的公司都积极利用套保交易来对冲市场风险,效果尤为明显。
不仅如此,市场一贯遵从的“高抛低吸”买卖模式,在股指期货到来后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证券公司等机构,运用各种数量方法和基本面分析选股,买入预期表现优异的股票构建一篮子股票组合,同时卖出股指期货对冲市场风险,使投资组合不受市场涨跌的影响,获得稳定的超额收益。”专家介绍,即使在市场处于熊市的下跌阶段,当股票组合的表现优于市场表现时,仍然能够获得正的绝对收益。
股市生态渐次丰富
另一方面,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套利交易、程序交易、算法交易、对冲交易、数量化交易等各类交易策略纷纷涌现。“避险文化”让股市开始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生态环境。
目前,市场已开始运用股指期货合成指数基金、指数增强基金、结构化保本型产品、绝对收益型产品、可转移Alpha产品、130/30多空策略产品、挂钩收益产品、创新性ETF等各类种类繁多、品种丰富的创新金融工具。在中金所开设套保、基金专户、券商定向理财等账户的机构,其产品类型涉及套利、绝对收益、市场中性等种类。
国泰君安证券有关人士透露,截至今年1月底,该公司已有42个定向理财产品参与股指期货交易,受托资产约17亿元。记者在调查中获悉,不少券商已高度关注股指期货带来的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新契机,且准备积极。有理由相信,资产管理业务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此外,股指期货的推出,也极大地活跃了ETF等创新产品的交易。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市场ETF总份额较2009年增长42%。同时,私募基金可能成为对冲基金。随着做空机制的逐步完善,私募基金有望真正走向对冲时代。
可以说,股指期货的推出,使机构在人才、产品开发、技术、风控等方面的 “超散户”优势逐步显现。随着公募基金、券商集合理财、信托公司等逐步进入股指期货市场,越来越多的中小投资者将成为机构的客户,间接地参与市场交易,由此有望加速资本市场的机构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