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产业纵深
  • 12:地产投资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美联储难解的魔咒
  • 二把手定维稳基调 美联储不急于加息
  • 环球速递
  • 韩国印尼暂缓加息 后续或进一步紧缩
  • 金砖国家扩员后首聚将规划机制发展
  •  
    2011年4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5版:财经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财经海外
    美联储难解的魔咒
    二把手定维稳基调 美联储不急于加息
    环球速递
    韩国印尼暂缓加息 后续或进一步紧缩
    金砖国家扩员后首聚将规划机制发展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美联储难解的魔咒
    2011-04-1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王宙洁 ○编辑 朱贤佳
      美联储大楼

      ⊙记者 王宙洁 ○编辑 朱贤佳

      

      美国人的创新能力在全球不容置疑,但这似乎只停留在科学技术领域,美国政府的决策创新能力似乎百年来没有长进。

      9年前,现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的90岁寿宴上表示,1930年代经济学家对当时“大萧条”开出的药方是正确的,但美联储却未及时采用,“非常抱歉,但我们不会重蹈覆辙了”。

      反观历史,没有比“重蹈覆辙”更确切的词来形容美联储的决策特征。美国历史上央行决策在关键时刻一次次的挫败是最好的证据。弗里德曼把1930年代那次大萧条的责任主要归咎于美联储,因其在1929年及1933年间允许货币供给收缩逾25%。正因如此,伯南克似乎被下了魔咒:美联储在经济复苏前便收紧政策,是不可饶恕的愚蠢之举!

      现在的宏观经济面与1930年代有几分相似,教科书般的魔咒对以学院派著称的伯南克颇为灵验。在物价高企的前提下,伯南克选择了与其欧洲同行迥异的决策道路。欧洲央行上周宣布退出超宽松货币政策,加息25个基点。同样也是上周,美联储再度肯定了继续收购6000亿美元的国债计划,即坚定执行第二轮量化宽松计划。

      也许两者不同的出发点可以解释这种政策差别。对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来说,加息的目标是要避免通胀进一步上扬。3月份欧元区通胀按年上涨2.6%,超出欧洲央行不超过2%的中期目标。况且尽管欧元区的个别成员国因为债务问题需要援助,但这不是欧洲央行的职责所在。

      而大洋彼岸的伯南克眼看美国通胀率攀上2.1%,却做出完全相反的结论。他上周指出,只要通胀预期仍然“稳定且受到良好控制”,商品价格造成的通胀将是“暂时性的”。

      看来,美联储认为现在的情况和大萧条发生前颇为相似,如果此时退出宽松政策,必将引发另一场大萧条。但是,教科书真的能成为现实决策的指挥棒?

      “我们不会重蹈覆辙”是伯南克的诺言,他不会冒险违背之。他对美联储在1936年至1937年的第二个重大失误同样记忆犹新。美联储当时采取的财政紧缩政策导致1937年至1938年经济再次衰退。目前看来,除非通胀预期失控,否则伯南克不会急于缩小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或采取加息举措。

      问题在于,美联储官员口口声声谈的是避免通胀,但他们的行动却违背了初衷。美联储向人们传达的信号是“通缩才是最大恐惧”。上世纪90年代中期,时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察觉到长达20年低迷不振的生产力增速开始上扬。在央行不出手的情况下,科技创新会促成价格下跌。这是经济学家所谓的由生产力增长带动的“好的通缩”,而非1930年代出现的“坏的通缩”。但是,格老也被魔咒束缚,教条地采取了宽松政策,结果引发了一场泡沫危机。

      如果说通胀预期的一路高涨是目前欧美货币决策者的最大担忧,那么欧洲央行采取行动加息25个基点,显然比美联储光说不练获得更多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