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王宙洁 ○编辑 朱贤佳
美国人的创新能力在全球不容置疑,但这似乎只停留在科学技术领域,美国政府的决策创新能力似乎百年来没有长进。
9年前,现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的90岁寿宴上表示,1930年代经济学家对当时“大萧条”开出的药方是正确的,但美联储却未及时采用,“非常抱歉,但我们不会重蹈覆辙了”。
反观历史,没有比“重蹈覆辙”更确切的词来形容美联储的决策特征。美国历史上央行决策在关键时刻一次次的挫败是最好的证据。弗里德曼把1930年代那次大萧条的责任主要归咎于美联储,因其在1929年及1933年间允许货币供给收缩逾25%。正因如此,伯南克似乎被下了魔咒:美联储在经济复苏前便收紧政策,是不可饶恕的愚蠢之举!
现在的宏观经济面与1930年代有几分相似,教科书般的魔咒对以学院派著称的伯南克颇为灵验。在物价高企的前提下,伯南克选择了与其欧洲同行迥异的决策道路。欧洲央行上周宣布退出超宽松货币政策,加息25个基点。同样也是上周,美联储再度肯定了继续收购6000亿美元的国债计划,即坚定执行第二轮量化宽松计划。
也许两者不同的出发点可以解释这种政策差别。对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来说,加息的目标是要避免通胀进一步上扬。3月份欧元区通胀按年上涨2.6%,超出欧洲央行不超过2%的中期目标。况且尽管欧元区的个别成员国因为债务问题需要援助,但这不是欧洲央行的职责所在。
而大洋彼岸的伯南克眼看美国通胀率攀上2.1%,却做出完全相反的结论。他上周指出,只要通胀预期仍然“稳定且受到良好控制”,商品价格造成的通胀将是“暂时性的”。
看来,美联储认为现在的情况和大萧条发生前颇为相似,如果此时退出宽松政策,必将引发另一场大萧条。但是,教科书真的能成为现实决策的指挥棒?
“我们不会重蹈覆辙”是伯南克的诺言,他不会冒险违背之。他对美联储在1936年至1937年的第二个重大失误同样记忆犹新。美联储当时采取的财政紧缩政策导致1937年至1938年经济再次衰退。目前看来,除非通胀预期失控,否则伯南克不会急于缩小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或采取加息举措。
问题在于,美联储官员口口声声谈的是避免通胀,但他们的行动却违背了初衷。美联储向人们传达的信号是“通缩才是最大恐惧”。上世纪90年代中期,时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察觉到长达20年低迷不振的生产力增速开始上扬。在央行不出手的情况下,科技创新会促成价格下跌。这是经济学家所谓的由生产力增长带动的“好的通缩”,而非1930年代出现的“坏的通缩”。但是,格老也被魔咒束缚,教条地采取了宽松政策,结果引发了一场泡沫危机。
如果说通胀预期的一路高涨是目前欧美货币决策者的最大担忧,那么欧洲央行采取行动加息25个基点,显然比美联储光说不练获得更多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