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央行在4月7日的议息会议上一如预期地决定加息25基点,将基准利率从1%提高到1.25%。在同日举行的议息会议上,英国央行也一如预期保持0.5%基准利率水平不变。而在同一天较早时候举行的日本央行会议上,除了保持0.1%的基准利率不变以外,日本央行还对受上月地震及海啸重创的东北部地区银行业释放了新一轮贷款计划,并暗示已准备好进一步放宽政策。
欧洲央行、英国央行、日本央行的会议决议完全都在市场的预料之中。之所以三家央行的会议结果在会议之前都如此透明,是因为三家央行的行为方式早已为天下人所熟知。虽然三家央行的职能都是决定一国的货币政策,这一点全球所有中央银行都一样,但货币政策的“篮子”里装的东西却大有不同,做出来的“菜”自然也不一样,给人的“口感”和对于“身体”的“营养”也不一样。
欧洲央行是根据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规定于1998年7月正式成立的,职能和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维护货币的稳定”。至于经济发展、就业状况改善等目标,则不是欧洲央行职能范围之内的事。现在欧元区的消费者调和物价指数(HICP)四个月分别达到2.2%、2.3%、2.4%、2.6%,超过欧洲央行2%的警戒线。继续涨下去,欧元币值即购买力受到损害,所以欧洲央行必须升息。虽然目前欧元区被主权债务危机缠绕,经济发展缓慢,但是这些困难都不是欧洲央行政策导致的,解决这些宏观经济问题也非欧洲央行的职能,因此欧洲央行只需履行职责就行了。
作为英国央行的英格兰银行,为现代中央银行的鼻祖。但英格兰银行成立初始,对于其发行货币的规定是不超过资本总额。目前英格兰银行的职能也是维护货币稳定,与欧洲央行没有主权经济体可以对其施加压力不同,英格兰央行维持币值稳定职能的成色就不足,货币政策受到一些干扰,需较多考虑经济增长问题。因此,虽然英国通货膨胀已连续15个月超过2%,其中14个月超过3%,最近一个月更超过4%,但因为担心升息会影响经济复苏和财政状况,英国央行仍未升息,漠视英镑贬损。
在日本,由于经济泡沫破灭后通货并未膨胀,尽管长期推行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没有引起物价上扬。然而,日本长期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没有对日本经济起到正面作用,倒是超发的日元造成了国际金融市场上盛行的套息交易,助涨了其他国家的通胀,并让日元汇率大跌,变相贬损了日元币值。所以日本央行维护货币稳定的目标的努力人们看不到,给世人的感觉,似乎日本央行很像是一个宏观经济管理部门。
至于美联储,维护货币稳定是其主要目标之一,但它还有一个促进就业的目标。所以,美联储无惧通胀的潜在威胁,不断出台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充其资产负债表。
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说,虽然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也明确包含货币稳定的目标,但基本上是作为一个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而存在的,所以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才是其实际上的主要政策目标,货币稳定则是兼顾目标,因此才会出现货币发行过多,通胀很高的情况。
从中央银行的本质来说,是个货币发行机构,因此,保持其信誉就是其存在的前提条件,表现形式就是维持币值稳定,坚决遏制通货膨胀。至于现代中央银行关注经济发展和就业的目标,只能是次要目标,只能在货币稳定的情况下实施这些政策。而如果通过通货膨胀来谋求发展经济和促进就业,虽然短期有菲利普斯效应,但各国的经验都表明,从长期来看,货币政策对于实际经济变量是无效的,因而通货膨胀长期的、唯一的结果只能是转移社会财富,使富人更富、穷人更穷。
因此,如果中央银行舍弃稳定货币的目标而屈从于就业和经济增长的目标,就会造成社会和国际上对于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的信心下降,最终伤害中央银行本身的信用。在经济体的内部,就是购买力下降,民间抢购囤积商品和物质,造成商品比价关系和经济关系的紊乱,在经济体之外就是汇率破坏性下跌,在国际上可能造成全球货币体系的紊乱。
由此可见,即使是在现代经济形态下,由于商品货币关系对于社会的渗透,社会对于货币需求的绝对量在扩大,也只能根据经济增量,适当增量发行货币,界限是不引起物价水平的上涨。无论如何世易时移,中央银行的本质都是对于自己发行的债务即货币负责,对于自身的信誉负责,这一点始终都不能变。从最近各国和地区中央银行的表现来看,欧洲央行恪守本分,而英国央行、美国联储等表现就逊色一些。这也正是在欧洲面临主权债务危机的大背景下,欧元汇率仍然上涨,欧元信誉在增强的原因之一。
(作者单位:东航国际金融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