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特别报道
  • 5:路演回放
  • 6:观点·专栏
  • 7:公司
  • 8:市场
  • 9:市场趋势
  • 10:开市大吉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版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专访
  • A16:基金·人物
  • “洋同行”眼中的全球基金投资“进化路线图”
  • 全球投资大腕眼中的中国机会
  • 中国基金业的国际梦
  •  
    2011年4月18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基金·封面文章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基金·封面文章
    “洋同行”眼中的全球基金投资“进化路线图”
    全球投资大腕眼中的中国机会
    中国基金业的国际梦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基金业的国际梦
    2011-04-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丁宁

      ⊙本报记者 丁宁

      

      当国际资产管理行业的巨头们纷纷把目光投向中国,本土基金业的决策者也怀着走向世界的梦想踏上了国际化的征程。

      嘉实基金总经理赵学军表示,成熟市场过去20年间的回报在13%左右,在最近的10年间,新兴市场国家投资回报率在16%左右,而中国本土市场最近10年的年复合增长却只有3%。“投资要追求最好的回报,本土市场并不一定能够创造满足这种投资需求。尤其是当一个社会步入老龄化、本土市场不具有太大竞争力以后,投资者便需要资产管理公司能够在全球市场寻找投资机会”。

      在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总经理于华看来,本土基金业执行国际化战略的首要原因是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因为投资的重要理念就是要分散风险;此外,基金公司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走向国际化,这也是体现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我们国际化道路的开始就是要让我们服务水平、服务质量进一步满足我们客户需求,让我们包括语言在内的各种服务国际化”。

      “中国基金业不国际化,就有可能‘被国际化’。”交银施罗德基金总经理战龙表示,当本土市场实现开发,中国基金行业将置身于完全竞争之中,如果没有提早做好准备打造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就很难在未来的行业竞争中生存下去。

      “国际化的道路要做到投资目标的国际化,客户目标的国际化,员工来源的国际化。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基金公司有没有国际化的竞争能力。”富国基金总经理窦玉明表示,目前在这一领域做的成功的都是欧美大型基金公司,而亚洲或新兴国家的基金公司在全球化领域能够非常成功的屈指可数,因此具备国际化的竞争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基金公司可以包装为国际化公司,但能否真正做到成功,具备国际竞争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信诚基金总经理王俊锋认为,中国基金行业资产管理规模超过2万亿,目前面临的一个最主要的风险是投资市场过于单一。“单一市场的风险需要我们认真防范。资产管理行业最根本是谋求如何有效为投资者获得回报。2007年以后整个A股市场下跌带来的市场系统性风险对整个行业影响较大,过去3年基金行业的规模处于调整态势。因此,从较长一个时期看,如何能够在更加广阔的市场中寻找投资机遇是摆在整个行业面前较为迫切的课题。”

      然而,对于这个在国内尚属起步的年轻行业来说,要在过完第一个“本命年”之后就跨出国门在国际舞台上竞争,无疑需要时间和勇气。行业需经历一系列的阵痛才能脱胎出一个国际化的崭新生命。

      赵学军表示:“一方面,每个国家有不同的监管,国内基金公司首当其冲要去熟悉并适应不同的监管、税收体系;从技术层面说,后台的从交易到风控、内控到清算,完成这些事务的整合已非常复杂,更何况后台人员必须用不同的语言来工作。”除此之外,赵学军认为中国基金公司的国际化最大的障碍是核心竞争力的缺失:“作为一个资产管理机构,拿什么去和别人竞争是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问题,因此,国际化战略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也是必须的过程。”

      另一方面,虽然行业对于执行国际化战略的宏图远景有着基本的共识,但在涉及如何实现国际化的具体战术方面,则仁者见仁。

      “我认为中国基金公司走向国际化的之时,海外的管理经验和条例并非都能适用。”战龙表示:“就具体的投资而言,海外市场可能更适合做被动投资,而我们的市场中牛市来得太快太猛,熊市就变得非常长,这个过程决定了我们的投资应以主动投资为主,特别是仓位的配置将会创造价值,的确比海外市场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显然他们的投资理念在国内市场很难行得通。所以从公司经营到投资方式,我们的国际化一定要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路,国际化对中国基金业将是一个批判式的学习。”

      王俊锋认为中国基金业的国际化需要“三步走”:“首先是实现产品的国际化,这个阶段我认为可能相对容易,比如说我们基金公司如果不具备全球投资能力,我们会请外国顾问协助我们做好被动投资;其次,我们需要实现业务能力上的国际化,这意味着我们除了要获取海外市场的一些机会外,我们还要获取额外收益,我们不但要获取当地研究机构的支持,还要有自己的研究支持和投资支持,而这一领域需要我们花很多时间去完善,也将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第三,我们还要做到企业机制和文化的国际化,思考我们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核心管理机制能否适应国际化的竞争格局,能够成为全球基金业中的优秀分子,这可能是最为关键的一环,也是我们必须用更多更长的精力和时间去做到的一点。”